
電動與燃油汽車比較新京報記者就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比較,采訪了多位電動車主和燃油車主,綜合得到以下比較結果。因采訪并非科學調研,結果僅供參考
近幾月,電動汽車行業利好頻出。10月底,北京新能源汽車不用再搖號。
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到2020年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要超過500萬輛,屆時需要公務車與私家車用戶專用充電樁430萬個。各地補貼政策也都在穩步推進。
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有觀點認為,僅充電市場就是千億級別。為此,電動汽車以及配套充電設施的生產企業,備受資本熱捧,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擴大市場規模。
但對于過熱行業,如何避免不重蹈光伏覆轍,成為一個考驗。
有消費者困擾續航等問題
電動汽車給在北京海淀生活的王偉(化名)帶來了很多便利。
王偉居住的小區車位上安裝了私人充電樁,他每天開著買了一年的江淮電動車上下班代步,續航夠用。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單程60公里的路都沒問題,周末去近郊玩耍也夠。
同樣在海淀生活的小于,今年夏天中了燃油汽車的指標,卻用這個號買了家里的第二輛電動汽車北汽150EV。第一輛購于2013年,花了16萬元;今年則只花了不到9萬元。
除了購車價格實惠,小于說他經常開著電動汽車上下班或購物代步,很方便,但他幾乎沒有出北京跑高速的情況。
隨著電動汽車得到部分車主的認可,電動汽車產銷出現了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了最新的全國汽車產銷數據顯示,在汽車行業大環境不景氣之下,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2倍和5倍。
快速增長又趕上需求的進一步開放。
10月25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宣布,2015年第5期小客車指標搖號,新能源車指標向所有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直接配置,即配置率達100%。換言之,原本參加10月26日搖號的1.7萬余名申請人,不需要通過搖號就可直接獲得牌照。
但當“幸福來敲門”時,仍有消費者被電動汽車的掣肘所困擾。
家住北京海淀定慧橋附近某小區李女士是這批“幸運兒”之一,但她在買還是不買上卻很困擾。“聽說電動車電池用得久了,動力會減弱,續航時間也會變短。聽說電池用兩三年就需要更換,而且很貴。”
盡管北京市已經發布要求物業配合安裝的要求,但李女士在詢問物業后,得到的是“不讓安裝充電樁”的答復。
在新京報記者采訪多位車主后,部分車主表達了對于充電樁少、難以安裝以及擔心續航的問題。
“充電樁建設協調難度大”
在充電樁上,數量匱乏已是不爭事實。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日前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簡稱《指南》)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成交直流充電樁3.1萬個,為超過12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車與充電樁的比例約為4:1,遠未達到1:1的需求。
車樁比例不均衡,車主們不得不使出“奇招”。新京報記者在走訪時也發現,北京部分小區存在“飛線”現象,也就是將自家電線通過拖線板等設備延長到樓外停車處充電。其中,在朝陽望京某小區中,記者還看到了從6樓下來的“飛線”。
上述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在居住小區停車位安裝充電樁,屬于新生事物,大多數居民對充電樁不了解,對物業服務企業獎懲機制未建立,導致部分甚至是多數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對安裝充電樁不配合。
該負責人說,不配合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以供電容量不足、不安全為由,拒絕電動汽車用戶安裝充電樁的申請。二是在充電樁安裝及外線電源建設過程中,對停車位改造、小區路面開挖、電源線橋架敷設等工作不予以配合,導致小區充電樁無法安裝或需要很長時間協調。
充電設備受追捧
盡管電動汽車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賣力推動電動汽車產業。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