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北京2015年8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僅1.4%。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2.4倍,達到歷史新高,累計銷售72,71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64%,增長2.9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占36%,增長1.9倍。2015年顯然是在向政府設定的累計銷售50萬輛,2020年達到500萬輛的目標邁進的重要一年。
在此大環境下,尼爾森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連續第四年聯合發布《中國汽車消費者白皮書》,此次白皮書于2015年4月對全國不同級別城市700位汽車購買者進行調查,包括現有車主和潛在用戶,就限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以及消費者購車需求進行了深入研究。
“自2011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持續放緩,年增長率由24%下降到6.8%,受中國整體經濟及GDP增速緩中趨穩的影響,中國汽車市場已步入新常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從示范階段向增長階段發展,而且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因此,新能源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在我看來也是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董揚說道。
小客車數量控制政策對汽車購買行為產生影響
自1994年上海成為實行小客車數量調控的第一個城市,此后,包括北京、貴陽、廣州、天津、杭州、深圳和石家莊在內的8個一、二線城市都開始執行相關政策,這一政策意在抑制交通擁堵、減少空氣污染等問題,但對消費者的購車行為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盡管51%的受訪者表示這一政策并沒有影響他們的購車計劃,但16%的受訪者將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13%的受訪者表示將會改變原有計劃,提前購買車輛,還有11%的受訪者考慮延期購買,而7%的受訪者將購買不同的車型,另外7%考慮購買外省車牌。
消費者期待更多新能源汽車運行和使用的優惠政策
2015年上半年間,先后有10個以上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行業政策和行業標準出臺或實施。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增至89個,電動汽車的價格補貼也開始逐步推廣。然而,據白皮書顯示,新能源汽車補助政策的總體知曉比例并不高,僅有53.9%,只有上海、北京、深圳三個一線城市超過這一平均水平,而其它接受調研的城市如杭州、貴陽和成都則介于16%—28%之間。實際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向與他們對補貼政策的知曉度多少是高度關聯的。在了解新能源汽車補助政策的消費者中,57%愿意考慮購買新能源車,而這個比例在不知道補助政策的人中僅有38%。
產品需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需求有待重視并有成長空間
就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而言,純電動汽車幾乎達到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的兩倍,這可能與政府的支持和更高的價格補貼有關。中國汽車企業一直在積極地開發純電動汽車,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放市場的產品并不多。得益于產品及市場推廣上的雙重投入,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認知度(72%)遠遠高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8%)。盡管如此,白皮書中顯示,在了解該技術的受訪者中,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購買意向(14%)卻要高于純電動汽車(8%)。
“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純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之間的市場份額和購買意愿呈現出一定的反差。由于續航能力較強,充電設施依賴性較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似乎對中國消費者有較高的吸引力。消費者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很值得汽車企業關注,特別是電動汽車市場正處于從政策驅動向消費需求驅動轉變的時期。”尼爾森中國汽車行業總監趙新智表示。
消費者對于車身類型的偏好也在發生改變,與三廂轎車相比,中國消費者對于衍生車型更感興趣。白皮書顯示,在汽車消費者考慮購買的車型中,三廂轎車(88%)、5座SUV(76%)以及兩廂轎車(45%)位于前列。此外,還有31%的受訪者表示考慮購買7座SUV,27%的更青睞5座MPV。這意味著汽車企業有機會將新能源動力應用到更多樣化的車身類型上,三廂轎車不再是電動汽車的唯一選擇。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