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內多家上市車企半年報的陸續發布,車市上半年整體的盈利狀況也浮出水面。在宏觀經濟不景氣和股市資金分流帶來的車市整體蕭條的大背景下,上市車企給出了不俗的業績。數據顯示,上汽集團(600104.SH)、長安汽車(000625.SZ)、長城汽車(601633.SH)、北京汽車(01958.HK)等排名前十的車企,上半年的凈利潤總額達近300億元。其中,8家車企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僅兩家出現負增長。
可以看出,新能源已經成為車企盈利新的增長點,而部分車企此前有針對性的結構調整也在今年上半年顯效。不過,利潤的金字塔式分布也為整個行業提出了另一種思考。
新能源發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72711輛,超過美國52704輛的銷量,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得益于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力,比亞迪、東風汽車和宇通客車等上市公司成為了證券市場的熱門個股,而新能源汽車也成為自主品牌提升利潤的重要突破口。
8月26日,比亞迪公司股票逆勢漲停收盤。當晚,比亞迪發布2015年中期報告,不負眾望地交上了一份亮麗的期中考試成績單。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5.8億元,同比增長1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7億元,同比增長29.4%。比亞迪良好的業績表現正是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約2.6倍,占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近30%。其中,比亞迪秦的月銷量節節攀升,6月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達4015輛,環比增長14%,同比增長280.6%,1至6月累計銷量16477輛,成為國內最暢銷的新能源車型。
同樣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公司核心戰略業務的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江淮汽車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銷售純電動轎車2692輛,同比增長470%,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6月單月銷量更是突破1000輛。”江淮汽車明確將繼續加大投入,預計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總產銷量將占江淮總產銷量的30%以上。
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宇通客車也是一枝獨秀。宇通客車中報顯示凈利潤9.46億元,同比增長15.3%。宇通能夠逆勢上揚,主要得益于新能源客車領域的暴漲。數據顯示,1至6月宇通客車實現整車銷售2.41萬輛,同比增長2.95%,其中新能源客車銷售3645輛,同比增長102.7%。
顯然,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盈利的信號大大鼓舞了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從6月起,比亞迪、長城、江淮三家本土車企先后以非公開方式進行增資,其中募集的大部分資金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
調結構顯效
在傳統汽車集團中,長安、廣汽上半年利潤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結構調整已經見效,自主品牌板塊成為有力支撐。其中,長安凈利潤首超長城,位居利潤榜第二位。
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54.9萬輛,同比增長40%,位居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在銷量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330.53億元,凈利潤50.8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54%和40.16%。其中長安逸動、長安CS系列銷量增長喜人,成為長安銷量上升的主要貢獻者。長安汽車稱,長安汽車盈利大幅提升,得益于關鍵產品型譜如SUV車型的布局合理,加上正在推進中的定增60億預案則將解決自主品牌今后可能遇到的產能問題,預計下半年可以保持銷量的穩步增長。華泰證券認為,長安汽車的市值有望進一步逼近整車上市公司行業前三甲。
廣汽集團中報顯示凈利潤17.50億元,同比增長1.5%。從銷量看,上半年廣汽集團共銷售整車56.9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3%。其中,廣汽本田同比大增34.7%,廣汽豐田和廣汽自主品牌均取得了10%左右的增幅。廣汽方面表示,銷量的逆勢增長主要在于抓住了最熱的小型SUV、緊湊型轎車和緊湊、中型SUV細分市場,如1.5L繽智、換代漢蘭達、傳祺GS4等的陸續推出。其次,廣汽不斷推進產融結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汽車信貸、保險、汽車零部件、商貿服務等業務與汽車產銷共同發展,使得產業協同效應不斷增強。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