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我們談到了“中國制造2025”定義汽車的四個方向,也即5月1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工信部解讀發布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節能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四個方向,我們繼續探討這個話題,看看政府官方的“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思路脈絡在哪里。
“純電動與插電混”四戰略目標意味著被扶持機會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制約因素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自主創新能力偏弱”,這個定位應該非常準確,細數當下諸多炙手可熱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具備核心技術的很少,特別是打響核心技術品牌化的更少,豐田、通用、本田等企業都有自己品牌化的核心新能源技術產品,只要市場需求,這些核心部件隨時可以衍生出多種多樣的車型,而我們多數企業還存在拼湊成一款車的階段,甚至很多媒體關注的企業連拼湊出一款電動車能力都不具備的時候,已經開始營銷了。
基于制約因素,針對“純電動、插電混”制定了四個戰略目標:第一、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即2020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混要實現年銷量超一百萬輛,且市場占有率70%以上,到如今,2015年已經過半,要實現這個目標真的很難,即便銷量上實現了,自主占有率也很難實現,要知道,前不久的上海車展,合資、進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現了井噴,大家都在推出,我們沒有核心技術,如何取勝?
當然,2025年,自主品牌年均銷量純電動和插電混300萬輛,市場占有率超80%,這個更是任重而道遠。目前來看,實現上述的目標,除了出現奇跡之外,就是在上述“純電動與插電混”名詞界定上放開,純電動放開就是更傾向于低速電動車,插電混放寬目前的續駛里程限制,之前看到我們要實現2015年50萬輛、2020年500萬輛的時候,目標無法實現,如果放開低速電動車,僅一個山東省數量就夠了,但是,這個節能、清潔、先進等名詞就沒有任何關系,甚至會帶來新的鉛酸電池的污染。
第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即2020年,明星車型進軍全球銷量排名前十,2025年,2家整車企業銷量進入世界前10。海外銷售占總銷量的10%。這個意味著機會,為什么都是兩款產品、兩家企業,筆者理解下來分別純電動和插電混各占據一個名額,這樣的話,純電動目前為止沒有很成功的產品,插電混包括比亞迪秦、上汽榮威550插電混等,目前來講,這些目前競爭前景都不明朗,爭取進入國家重點扶持的國家隊,意味著大量的政策、資金扶持,相信多家企業都會在這里發力。
第三、配套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市場占有率80%;到2025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系統實現批量出口。這個概念有點混淆,是指自主零部件還是國產化的零部件,這兩之間大不同。
第四、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智能化。這個方面是建立“V2V”技術領域了,要跨行業合作,筆者看好這個方面。
技術機會:核心技術是繞不開的坎要耐住寂寞
“純電動與插電混”重點領域開展工作共有一下四點,這四點也是未來官方思路的技術路線,整體來看,就是拋開此前的續駛里程等概念,轉向核心技術層面的積累。
第一、研發一體化純電動平臺,這方面在多個層面都談到過,現在很多汽車制造商都是基于傳統車的底盤去“拼湊”電動車或者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直接帶來的結果是看上去四不像,外形像傳統車輛,然后后備箱的儲物空間又及其狹小,影響了觀感和實用體驗。
特斯拉Model S集成底盤
所以,我們要研發針對電動車的一體化底盤產品技術,集成的電池系統、電驅系統、主動懸架系統、線控轉向/制動系統、集成控制系統,這些方面做起來比說起來要難很多,所以,我們看到有些新興企業,租一個CBD辦公樓就要做電動車,更像是一個笑話。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