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不意外,風頭正旺的特斯拉依舊無緣第四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
但值得關注的是,此番先后出臺的兩項政策均事關消費者的錢袋子。究竟是省了三五斗,還是多花了“一二錢”,才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免征購置稅車型數量為28款,較第三批的17款車型又有了提升。至此,共有83款純電動車和1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入選免征購置稅名單,均為國產車型。
與免征購置稅這樣的“省錢”政策相比,收取充電服務費的政策應該并不討喜。從6月1日起,按充電電量收取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與當天92號汽油的價格掛了鉤。無論是否能夠刺激基礎設施建設、約束混亂的市場,讓消費者買單終究令人心生疑竇。而更為關鍵的充電兼容性問題仍未解決。
爭議仍在,新能源汽車又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
省了“三五斗”
新能源汽車今年1至4月同比近三倍的增長態勢在新一輪政策的刺激下有望得到延續。
5月8日,工信部發布了第四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包括比亞迪唐、知豆等車型入選。在此次入選的28款新能源乘用車中,包括26款純電動車型以及2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據了解,車輛購置稅實行從價定率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不包括基本稅率為17%增值稅,然后與該車型最低計稅價格相比較,再從高按10%的稅率計征車輛購置稅。簡單的計算公式就是:應納稅額=發票價÷17%×稅率。以購買10萬元國產車型為例,免購置稅后直接為消費者節省100000÷1.17×0.1=8547元,節省車價近一成的費用。
由于免購置稅為消費者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直接好處,因此在前三批免購置稅目錄出臺后,市場反應都較為積極。2014年,新能源汽車銷售7.48萬輛,比上年實現3.2倍的增長。其中,1-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82萬輛,10-12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66萬輛。拆分全年的銷售數據不難發現,在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出臺后,僅4個月的銷量就已經可以與前8個月的銷量媲美。
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較旺發展勢頭,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而今年北京市第二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個人共有3356個有效編碼,較上一期多1217人,環比增長56.9%。
“燃油車中簽無望,倒逼剛需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據北亞車市副總經理顏景輝介紹,截至5月9日,亞市新能源汽車試駕體驗活動共舉辦9次,超過500多名消費者試駕7個品牌千余車次的新能源汽車。“隨著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出臺實施及市場化運作,新能源汽車的人氣和銷量也都將得到提升。”
多了“一二錢”
然而讓消費者不解的是,這邊剛剛省下錢那邊又有人要掏走。
幾乎與第四批免征購置稅目錄同一時間發布的,還有北京市開始征收充電服務費的政策。北京市發改委宣布,自6月1日起,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按充電電量收取。每千瓦時收費上限標準為當天北京92號汽油每升最高零售價的15%。2020年1月1日起,充電服務費按國家規定實行市場調節價。
在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看來,把充電服務費和燃油價格掛鉤、上限標準定為15%,是為了保持電動汽車使用的成本優勢。同時,根據前期調研情況,充電服務收費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經營企業進入充電服務市場。從長遠看,服務供給的增加有利于充電服務市場的均衡。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