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漢能薄膜發電集團計劃打造電動汽車,易到、奇瑞、博泰三方合作打造智能互聯網電動汽車的消息再次引發業界對于非汽車生產企業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注。
專家表示,非傳統汽車生產企業的涉足,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必將產生有力地推動作用,但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續航里程沒有得到實質性提升、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探索出合適的商業推廣模式更為重要,也更為現實。
新能源汽車漸入佳境
新能源汽車產業又迎來政策紅利。2月中旬,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維持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500萬輛目標。
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隨著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出臺,相關扶持措施將更具針對性,新能源汽車發展也有望再上新臺階。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仍存在技術和配套問題,下一步政策扶持重點應向這些方面做適當傾斜。
業內認為,雖然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銷售仍然落后美國,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本身具有的政策依賴性及政府的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74763輛,同比增長320%,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近10萬輛。“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因為政策刺激、市場消費理念的成熟等等因素出現大幅增長,一年的市場銷量幾乎相當于過去幾年的總和。”在知名汽車評論員張志勇看來,隨著更大規模的政策刺激,以及充電設施網絡的完善、集團消費市場的推進,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將延續2014年的增長態勢,甚至相比2014年的增長幅度更大。
“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完成20萬輛,累計銷量已經接近此前規劃的50萬輛既定目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要通過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創新,以及與基礎設施建設均衡、同步發展,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坦言,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入產業導入期,2014年以來,中央及一些地方政府疊加式政策陸續出臺,給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跨界漸成潮流
自2013年3月吉利汽車與康迪車業合資成立浙江康迪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來,由于看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非傳統汽車生產企業或通過跨界合作,或通過自身努力,紛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2014年4月下旬,北汽集團和德國西門子發布聯合聲明稱,雙方將合資建立北京西門子汽車電驅動系統有限公司,為新能源汽車打造驅動系統以推廣電動汽車。
2014年6月底,北汽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約合資成立北京恒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開展電動汽車租賃、分時租賃、電動出租車等業務。
2015年1月下旬,樂視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聯網化、純電動化的“超級汽車”,并發布了首個與造車計劃相關的產品——智能汽車UI系統LeUIAuto版。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