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電池的種類、生產量和使用量的不斷擴大,廢舊電池的數量和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由此產生的廢電池污染等問題成為近年來社會較為關注的環保焦點。
廢舊手機和電池含有金、水銀、鉛、鎘等重金屬成分,如果丟棄或者掩埋,重金屬元素會直接污染土壤及地下水,而簡單焚燒產生的氣體不僅會污染空氣,還會使人中毒,甚至爆炸,因此,把一節節廢舊電池喻為污染小炸彈一點都不過分。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面對廢舊電池含有汞、鉛、鎘、鎳等重金屬及酸、堿等電解質溶液對人體及生態環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以及目前社會上對手機電池和廢舊電瓶進行翻新銷售的現狀,許多市民群眾呼吁盡快建立廢舊電池回收機制。
舊電池被當成垃圾扔掉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山路的幾家手機賣場,許多柜臺業主表示回收手機電池。在一家攤位上,店主看了看記者攜帶的2塊手機電池,說一塊給5元錢。
據一位曾經從事手機維修的知情人透露,現在人們使用手機的頻率周期加快,一些因為機器功能不強大等原因而被替換掉的手機,其電池往往是“舊”而不“廢”。許多商家回收了舊電池后,要更換原有電池的外包裝,然后進行銷售。對于一些實在沒辦法再利用的電池,則轉手賣給拆解企業進行貴金屬回收,而剩下的一些廢棄物便不知去向。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較為常用的5號、10號廢舊電池以及紐扣電池,被多數人當垃圾丟棄了。
記者從呼市環保局了解到,曾經的扣式電池是危害較大的一種廢物,一個小型的扣式電池掩埋在土壤里,可對附近一立方米面積的土壤直接造成危害。一般學校里設置的舊電池回收活動,收來的主要是市面上生產的一次性含汞量小于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由于這類電池已經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并不鼓勵集中回收。而市民家中類似的堿性電池,可以直接與生活垃圾一起丟棄,一般的垃圾場是可以進行處理的。
小作坊加工處理危害大
家住呼市新城區的市民白先生在采訪中告訴記者,近年來,汽車、電動車使用量不斷增加,但廢舊的車用電池卻一直得不到合理回收和利用。
白先生的朋友就是做電池銷售生意的,因此他對這一行業較為了解。白先生透露說:“汽車和電動車電池使用壽命只有三、四年。一塊48伏的新電池原價500元錢,舊的可折價80元錢,淘汰后的電池有的流到正規專賣店被‘以舊換新’了,有的讓一些收廢品的人收走了。而不少被收走的電池經過翻新后,又重新拿回市場進行銷售,有的被拉到一些小廠煉了鉛。”
“現在的電動車廢舊電池,大部分都是鉛酸電池,電池中含有重金屬鎘、鉛、汞等對人體危害較大的物質。這種電池需要對其進行集中回收和定點處理,但目前來看回收行業十分混亂,而呼市地區也沒有哪家有資質的企業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處理。”白先生還向記者描述了小作坊處理鉛鋅電池的手段:“拿個改錐,撬開廢舊電池,把最值錢的鉛板取出,留下塑料,酸液隨手倒掉。因為鉛的熔點較低,大約327攝氏度即可熔化,支口大鐵鍋,把鉛板放進去,架火燒就是了。這種敞開式土法冶煉,成本低,但危害大。事實上,被視為廢物的酸液,在正規回收企業里,不但不能隨意丟棄,還須通過專用設備進行無害化處理。”
環保志愿者多方積極宣傳
重金屬污染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如果人類忽視對重金屬污染的控制,最終得吞自釀的苦果。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就日漸重要了。據了解,目前,呼和浩特市還沒有專門處理電子垃圾的廠家,回收來的廢棄電池只能送往呼和浩特市東郊垃圾處理廠進行水泥填埋。環保部門指出,廢舊電池如果不及時處理,放久了同樣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針對此情況,呼市回民區寬巷子街道辦事處曾經多次宣傳電池危害環境的工作,集中回收過廢舊電池。但在該小區居住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家以前有很多廢舊手機和電池,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一直在家放著,可這畢竟不是久長之計。如果還沒有地方可供處理,久而久之,人們也只能把舊電池當垃圾扔掉了。”
為了減少廢棄電池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內蒙古大學綠色環保協會的環保志愿者們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各樣的宣傳活動。他們曾經走上街頭進行環保宣傳咨詢,也曾在現場設立舊電池專門回收箱。環保協會志愿者們的心愿就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鼓勵更多的人關注環保。
環保協會的李晨敏是生命與環境科學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她說:“電池中含有的有毒化學物質很多,像砷、鉻、鉛、鎳和鋅等都不能被環境所吸收。若不進行特殊處理,會產生很大的危害性。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搭建更多的‘橋梁’,幫助廢舊手機電池步入正規的回收之路。下一步,環保協會還將會盡自己的努力,與更多的大中專院校和小區物業合作,走進校園和社區開展環保宣傳,呼吁市民群眾盡量使用無汞電池。”
電池回收機制亟待建立
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電動車以及手機的生產和消費國,正規回收、無害化處理率極低。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我區每年電池的使用量十分龐大,人們都知道廢舊電池被丟棄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目前廢舊電池回收仍是空白。
面對目前廢舊電池回收的尷尬境地,許多市民紛紛表示:廢舊電池不扔,留著毫無用處,扔了,又擔心污染環境,所以希望盡早建起廢舊電池回收機制。
“沒有‘正規軍’回收廢舊電池,污染環境不說,到頭來,經過翻新的電池又回到了我們手里,其危害不言而喻。建議有關部門效仿一些城市,在公共場合設立一些廢舊電池回收箱,或者成立專門的回收部門。”市民張先生表示。
一粒紐扣電池處理不當,可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此數據缺乏科學證據,但被很多媒體引用,有以訛傳訛之嫌,在此中國電池網再次提醒:請以權威數據為準!中國電池網在文章轉載、審閱時,此類缺乏事實依據和權威證明的用語將一概刪除!】談及這一問題,內蒙古工業大學化學學院博士陳陽認為,按國家要求,2005年5月開始禁止生產汞含量大于電池重量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干電池基本實現無汞,因此不鼓勵集中收集處理。這種觀點的依據是,2003年10月9日我國發布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指出:“廢一次電池的回收,應由回收責任單位審慎地開展。目前,在缺乏有效回收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一次電池。”但是,日常生活中仍然使用著的一些危險性廢電池(如含汞紐扣式電池、含鎘充電電池)究竟該如何處置,卻不明確。目前,北京等大城市有正規電池回收企業,但因投資大、收效慢,電池回收企業經營較為困難。所以,治理電池污染問題仍需要在提高環保意識的同時拿出可行性辦法。
【新聞鏈接】
鉛酸電池,是一種電極主要由鉛及其氧化物制成、電解液為硫酸溶液的蓄電池,主要有鉛、酸液和塑料外殼三部分組成,其中鉛含量約為60%。鉛酸蓄電池是由法國人普蘭特1859年發明的,至今已有152年歷史。如今,鉛酸蓄電池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汽車、火車、摩托車、電動車、通訊、照明系統等。但是,鉛酸蓄電池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易對環境造成污染。鉛泥、鉛渣、鉛煙和酸液是主要污染物。在鉛酸蓄電池拆解后的酸液中包含鉛泥,在冶煉廢棄物中含有鉛渣,隨意丟棄它們,會滲入土壤。而被污染的土壤,無法修復,喪失利用價值。此外,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鉛煙,也會導致大氣污染,而酸液具有強腐蝕性,傾倒之處,寸草不生。根據我國2003年出臺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規定,我國廢電池的收集重點是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和氧化銀等廢棄的扣式一次電池。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