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規劃、政策文件,加強了對形成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有效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高度重視產業初創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稅收和補貼等政策支持措施;稅收、補貼政策往往與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氣排放控制政策相結合;注重加強對降低整車重量的政策引導。近年來,各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更是進一步加大,主要有以下方面:
大力支持先進電池等技術的研發。2009年1月,韓國頒布“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綠色技術、尖端產業融合、高附加值服務等三大領域共17項新興產業確定為新增長動力,在綠色運輸系統方面提出重點開發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等自主核心技術,實現關鍵零部件和材料國產化,2013 年進入綠色汽車世界四強;2009 年9 月,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就業”,提出撥款20 億美元支持汽車電池技術等的研發和配件產業的發展,盡快生產出全球最輕便、最廉價和最大功效的汽車電池,使美國電動汽車、生物燃料和先進燃燒技術等站在世界前沿。
鼓勵購買電動汽車。2009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綠色稅制”,免除消費者在購買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清潔柴油汽車時的多項稅收,還提出在2009年11 月后的一年時間里再提供2300 億日元左右的資金用于支持節能環保車型的補貼;英國政府在2010 年度預算案中提出“綠色復蘇”計劃,其核心是挑選2~3 個城市作為僅適用電動汽車的純綠色城市,重點推動普及電動汽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充電網絡,保證電動汽車能在路邊充電站及時充電,對放棄污染較高舊車、購買清潔能源車的消費者,提供每車2 000 英鎊的補貼。
電動汽車共享。2011年12月5日,法國巴黎正式推出全球首個電動汽車租賃公共服務,意在通過倡導民眾改變出行方式,讓城市變得更加潔凈、更加寧靜,進而改善城市的生活;在中國,一家名為一嗨租車的汽車租賃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于上海起步推出電動汽車規模化租賃服務,并有意將其擴展到中國其它地區。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