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電動汽車比較火熱。由于其節能環保、降低油耗的優點,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電動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于2009年出臺《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首次針對電動汽車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隨后,電動汽車被列為國家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
尚普咨詢行業分析師指出:繼2009年1月份,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發改委聯合開展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之后,我國又繼續在電動汽車產業上予以大力的政策扶持。從2010年6月份開始在6個城市開展私人消費新能源汽車補貼,規定個人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每輛車最多可以獲得補貼五萬元,個人購買純電動汽車最多可以獲得補貼六萬元。規劃到2012年年底,每個示范城市實現電動汽車上路運營兩萬輛。
然而,四年后的今天,示范運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示范城市主要以電動公交車為主,并且遠未達到兩萬輛的規模。而私人購買電動車的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接受度不高,消費者在電動汽車的選購上格外謹慎,部分銷售點一年也賣不出幾十臺電動汽車。
可見,電動汽車產業化、規模化仍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影響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在于:一是續航及電池技術難以突破。傳統汽車加一箱油的續駛里程可以達到400—500公里,而普通的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后的續駛里程約100—150公里。電池使用壽命短而價格昂貴,導致整車成本較高。電動汽車的售價大約是同等級別傳統汽車的兩倍。二是充電不方便。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性以及規劃的不合理性,使得充電的便利性受到很大的影響,消費者不能方便的向在傳統加油站那樣快速充電。三是社會接受度較低,部分地方政府的補貼政策不完善。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將電動汽車上升到新興戰略布局中,電動汽車的曙光已初見端倪。但是目前來看,電動汽車受多種因素所限,大規模量產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國家、地方、企業應當聯起手來,在政策、技術、管理、銷售上多管齊下,共同推動我國的電動汽車推廣事業。
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推廣,鋰電網(li-b.cn)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