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我國北方部分地區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人們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都受到負面影響。專家指出,出現霧霾的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汽車尾氣、燒煤供暖和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氣都是城市中的主要污染源。要想徹底擊退霧霾、重見藍天,就必須更多地推廣使用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本期為您介紹法、德兩國為發展新能源所作的探討與努力。
法國是個自然能源資源貧瘠之地,化石能源儲量僅為世界總儲量的0.02%。因此,自上世紀70年代起,法國就根據國情,將核能開發放在能源發展、提高能源自給率的核心位置之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核能發電比例已占全國電力供應的75%以上,成為世界核電比例占能源供給總量最高的國家。這不僅曾經是法國的驕傲,更大大提高了法國的能源自給率。1973年,法國的能源自給率僅為22%,如今,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了50%以上。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對能源的未來之路進行了越來越多的思考,節能環保和開發新能源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命題。法國也不例外。因此,近年來,無論是右翼還是左翼當政,如何制定新時期的能源政策、發展新能源都成為政府關注的焦點之一。
去年,以奧朗德為首的社會黨政府上臺以來,法國正處于“能源過渡”的重要時期,現任環境部長德爾菲娜·巴托女士不久前宣布,法國將在未來8個月內,就減少核能發電比例、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等問題與各界進行大討論,從而確定今后的能源發展政策。
從目前情況看,法國能源政策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在不否定以核能為中心的前提下,逐步減少其比例,將核能發電的比例從目前的75%降至50%;加大措施鼓勵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清潔汽車”的發展;同時,加強對其他新能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
減少核能并非易事
減少核能比例是去年奧朗德競選總統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日本核泄漏事件發生后,法國輿論越來越關注本國的核能安全問題。在奧朗德看來,同為歐盟重要成員國的德國,其核能發電比例僅為25%。日本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同樣缺乏的國家,核能比例也不過35%。顯然,法國75%的核能比例太高了,其中不乏潛在的風險。因此,必須認真考慮加以調整。去年9月,奧朗德在環境會議上提出,要到2025年,將法國的核電比例降至總發電量的50%,并在2016年關閉費斯內姆核電站的兩個核反應堆。
當然,社會黨政府的這一政策選擇也在法國國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反對者認為,這項減少核能比例的政策將極大地削弱法國工業的整體競爭能力,使本就困難重重的法國工業更易處于困境之中,與其伙伴國德國的差距難免加大。此外,調整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耗資巨大,這對目前債臺高筑、財政拮據的法國政府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挑戰。法國電力聯合會預計,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減少核電、過渡到其他能源的“過渡政策”將耗費約5900億歐元的巨資。
盡管爭議不小,但奧朗德政府看來不為所動,決心推動法國整體能源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在綠黨參加政府情況下,法國的能源政策難免會打上“綠色”的烙印。
鼓勵電動“清潔車”發展
去年10月初,法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扶持電動汽車的“伊爾茲曼項目”。該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具體措施包括:將前政府實施的購買電動車最多可享受7000歐元(約合9036美元)補貼的政策延長到2013年,并將優惠范圍擴大到企業與公共部門;政府將撥5000萬歐元專款,支持發展電動車的充電配套設施,同時簡化補貼的申辦手續;政府還將出臺新的停車與高速公路收費機制,旨在鼓勵消費者使用電動車。
早在2009年,當時以薩科齊為總統的法國政府就宣布,投入4億歐元資助電動車的研發與制造。法國政府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將清潔汽車的總產量增至200萬輛,政府將為此撥款15億歐元予以扶持。同時,為方便電動汽車的使用,政府計劃到2015年將電動汽車充電站總數增至400萬個。也就是說,每部電動汽車平均有兩個充電站可供使用。此外,政府還強制性規定,新建公寓街區必須配備電動車充電站。
從目前情況看,法國的清潔汽車研發在歐盟國家暫處領先地位。法國幾大汽車廠家都在加緊推出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以圖占領市場。但業內人士認為,清潔汽車雖是發展趨勢,但其路途漫漫,困難并不算少。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需要大量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資巨大,一般大的汽車制造企業都難以在短期收回投資回報,中小企業更是望而生畏。此外,消費者在選購電動車時,面對電動車的不菲價格常常望而卻步,決心難下。盡管政府有一定數量的鼓勵措施,但對于購買力一般的消費群體來講,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清潔汽車的價格仍是一道不低的門檻。當然,配套設施滯后也是新能源汽車推廣困難的障礙之一。電動車需要隨處可見的充電網,但這在目前還遠非現實。政府雖然有相關的政策,但充電站網難以在短期內建成,這就使不少潛在的電動車購買者猶豫不決。而且,充電時間與加油速度比還嫌過長,這也是使用電動車的不便之處,均需加以改進。
大力發展風能等再生能源
1月7日,法國政府宣布了一項在2013年將風能發電能力增加一倍的計劃,目標是使法國風能發電量達到1000千瓦。這說明社會黨政府對風能發電相當重視。應該講,法國盡管地下資源缺乏,但風能儲量不小,且分布面廣,潛力巨大,居歐洲第二。記者曾多次到法國西部與南部臨海地區采訪,對那里常年的風力之大深有感觸。法國的風能開發扶持政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全國范圍內的風能開發區。這些開發區確立后便可享受政府的風能定價電力收購政策。政府對風能開發區的審核和確立均有相應規定,審核時尤其要考慮是否符合城市建設規劃的要求,不能盲目亂建;此外,政府還規定,風能開發項目要按照環保建設分類標準進行劃分。這些分類標準由1976年的《環境法典》規定建立,如要求風能發電設施與居民區必須保持至少500米的距離等。
此外,法國在太陽能、生物質能、生態汽油等新能源的開發方面均有相應的政策規定與法規保障。如法國的乙醇燃料技術與乙醇燃料產業均進入了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了在普通汽油中加入15%乙醇的生態汽油,廣大有車一族對這種生態汽油的使用,使法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得益不少。
總之,以核電為中心的法國能源發展道路有著自己的特點,與眾不同。它在新能源開發方面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鑒于當今世界經濟,尤其是歐盟經濟復蘇緩慢,增長低迷,導致各國政府在新能源的開發方面也面臨不少難題,常常捉襟見肘,法國更概莫能外。法國政府近來圍繞核電未來發展之路的辯論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能源政策處于十字路口的現狀,新能源的開發之路也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