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礦減產加速 2025年價格中樞有望上升至8萬元
東吳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024年下半年鋰價磨底震蕩,高成本項目減停產落地,行業出清趨勢明確。上一輪周期中有五座澳礦宣布減停產,是鋰價止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輪鋰價下行周期至今已有八座澳礦宣布減停產,其中2024年下半年七座澳礦密集宣布減停產,行業出清信號明確。2024年下半年鋰價維持底部區間,全球30%-40%產能虧現金,現金成本高于6.5萬的澳礦、云母、非礦項目均面臨減停產,東吳證券下修24年供給量17萬噸至131萬噸。
2025年行業存在補庫空間,實際增速有望近30%,供給過剩收窄,鋰價中樞有望回歸8萬-8.5萬元,但供需格局真正反轉需更長時間。預計2025年動儲需求同增31%,產業鏈一季度淡季不淡,且11月底碳酸鋰庫存為1.2個月需求量,庫存水平處于2021-2024年10%分位數,有一定補庫空間。2025年若維持1.2個月庫存,預計碳酸鋰需求140萬噸,同增23%,供給過剩量近15萬噸,同比略降;若庫存水平提升至1.3個月,供給過剩量將收窄至10萬噸;若提升至1.5個月,供需將基本實現平衡。
從現金成本曲線上看,2025年需求對應成本線約7.3萬元/噸LCE,對應含稅鋰價約8.2萬元,預計2025年下半年可能出現階段性供給緊張,價格中樞有望上移。但根據當前開發項目的規劃,2026-2027年供給過剩30萬噸左右,格局真正反轉需要更長時間,若出現更多供給側出清,可能提前迎來行業拐點。
市場數據顯示,1月鋰電排產預計將上修,其中鐵鋰電池排產同比大幅增長,增速或超150%,三元電池排產也實現同比增長。受終端和下游拉動,鐵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的排產也均呈現同比增長態勢,鐵鋰企業排產同比超70%、電解液排產同比增超90%。終端需求的穩定增長,有望為產業鏈企業帶來更大的議價空間和利潤回暖。
多氟多:擬1.51億元~3億元回購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1月2日,多氟多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及股票回購專項貸款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回購股份將用于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本次回購總金額區間為1.51億元~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9.00元/股。公司如未能在股份回購實施完成之后36個月內使用完畢已回購股份,則公司回購的股份將在依法履行程序后予以注銷。
點評:通過自有資金及專項貸款進行股份回購,并將這些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這一策略有助于提升公司內部管理團隊的穩定性與積極性,進而促進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