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總體銷量
(1)12月新能源車批發銷量預計73萬臺,再創新高,但較11月增幅不大,由于某企業數據報送出現銜接問題,個別小企業數據未統計完整,實際在73萬基礎上可能略有波動上漲;22全年新能源車銷量在649萬臺;
(2)23年銷量展望:850萬輛,同比+30%;1月份45萬左右,環比-40%,同比+9%。
2.分車企
(1)特斯拉:5.58萬,環比-44%,同比-21%,使得整個車市的沖量受到了影響;
(2)比亞迪:23.46萬,環比小幅增長,純電動、插混增長都相對良好特征;2023年1月預期目標15w+;
(3)上通五:8.6萬,環比+12%,同比 42%;海外與國內協同增長,晴空等新品拉動作用強;
(4)吉利:4.5萬,環比+31%,同比+170%;純電動超強領軍,插混、普混跟隨;(5)長安:4.03萬,環比+26%,同比+288%;純電動和插混均釋放較強增量,Lumi、奔奔表現良好,深藍插混6000+、Uni-K 2000左右;
(6)廣汽埃安:3.07萬,環比+4%,同比+107%,競爭力以小微型車為主,埃安Y、埃安S表現優異;
(7)上汽:走勢不錯,環比+19%,同比+106%,以中低端克萊威產品為代表實現了較好的增長態勢;
(8)哪吒:0.78萬,環比-48%,同比-23%,為了保證2023年較好的走勢而采取了謹慎措施;
(9)理想:2.12萬,環比+40%,同比+50%,18、19實現了超強增長,18高低端合計2w+;
(10)蔚來:1.6萬,環比+12%,同比+51%,相對謹慎;ET5、ES7表現超強,ET5 持續放量;
(11)長城:1.2萬,走勢相對平穩;閃電貓3000臺左右、歐拉好貓6000臺左右,插混、普混表現一般;
(12)東風易捷特:1.3萬,環比+8.3%,同比+40%;
(13)奇瑞:1.18萬,環比+3%,同比-42%;QQ冰淇淋奇瑞eQ1走勢較平穩;
(14)南北大眾:零售達到萬臺以上的水平,批發大概達到 8800 左右;
(15)金康賽利斯:未大幅增長,問界m7、問界m5達萬臺左右;
(16)零跑:0.85萬,環比+6%,同比+9%;
(17)小鵬:1.13萬,在11月5800的基礎上實現了超強增長;P7、G9表現強勢,G9 近4000臺;
(18)智馬達smart:整體數據表現不錯,精靈一號達5000 臺。
【正文】
一、12月市場概述:
總體來看,新能源車市場的運行達到了一個相對較強的狀態,基本來符合我們相應的預期,我們預期今年總量在650萬臺的一個規模,目前來看整個總量來看應該在649萬臺左右的水平上。
12份的量總體來看,傳統燃油車大幅超越了我們的預期;新能源車的走勢相對于我們預期基本來說是持平的狀態,總體運行還是不錯的。由于有幾個因素的干擾,導致12月車市的走勢未達到我們的預估量預期,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是特斯拉。
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走勢特征。傳統燃油車走勢較強,尤其是在中旬之后的表現,由于相對依賴于限價,傳統燃油車環比+50%以上,第三周也增長了70%,最后環比+47%,與新能源車環比1%的增長形成了反差。但總體來看,今年年末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總體走的都不錯。
新能源車中傳統車企整體走勢良好,新勢力企業總體走勢來看,呈現了沖刺性的效應,新勢力在年中的表現總體都并不是特別強,年末業績相對提升,也對股價形成一個相對有效的支撐。
二、分車企
1.特斯拉
12月5.58萬,環比-44%,同比-21%。在11月10.10w臺的水平上,12月環比下降了4.5w 臺的規模,導致整個車市的量的沖刺受到了影響,12月新能源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態。12 月份的走勢屬于主動調整,對明年1月份的良好增長作出相應的貢獻。
2.比亞迪
走勢相對不錯,達到23.46w臺的規模,環比增長幅度相對較小,但是達是達到峰值狀態。傳統車環比+2%,同比+150%;純電動、插電混動都呈現了一個相對較好的增長特征。12月整體特征為多零售、少批發、終端庫存相對清理,為1月份的開門紅做良好準備。2022年1月份9.3w,2023年1月預期目標15w+。
四季度比亞迪全球的量是40 w多一點的水平,比預期少了大概 2w臺,實際上少的2w 臺大概是中國市場損失的2w臺。比亞迪中國區的銷售經驗、生產經驗是比亞迪全球中最好的,我們相信它的市場能力,未來會有良好表現。
(1)純電動
①比亞迪海豚、比亞迪元兩個小型電動車走勢極強,海豚在12月達到了一個沖刺新高的水平,接近3w臺的規模,元的表現也在2w+臺的水平;②比亞迪漢保持了一個高端強勢增長態勢,達到萬臺以上的規模;③比亞迪海豹呈現了一個相對較強的增長特征,推動了整個車市的較好增長;④比亞迪奏的普通版,呈現相對不錯的一個拉動表現。整體來看,比亞迪的純電動車走勢相對較強。
(2)插電混動
雖然遭遇了上海插電混動牌照停止供給的影響,但是對比亞迪的影響在短期內并不大。因為12月月比亞迪的宋 plus 又獲得了一個超強的市場表現。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對上海的政策,大家都做了提早的一個預期,同時前期大量的月初訂單和實際交付基本上滿足了上海的供給,而上海占到全國大概10%左右,所以比亞迪供給上海應該是相對沒有任何問題的。也使得年末比亞迪宋Plus、比亞迪唐的插電混動等都呈現了超強的增長狀態,推動了年末的一個大額搶購行情下,在插電混動向高端更多增量的特征,包括漢、唐兩個插電混動表現都是比較優秀的一個情況。同時我們也認為比亞迪話總體來看在 12 月份。
3.上通五
走勢相對較強,12月銷量8.6w,相對于11月的7.6w,環比+12%,同比42%,雖然未達到比亞迪150%的夸張增勢,但也相對較強,增長來源于國內與出口的兩方協同。海外市場:今年下半年,五菱晴空在東南亞上市之后,印尼等市場獲得了超強的市場表現,拉動了比亞迪總量的較強增長。國內市場:12 月國內零售相對于11月小幅微漲,總體走勢不強。總體來看,五菱車市表現受到晴空等新品的拉動。
插混方面:基本沒有太強的表現,五菱寶駿RS-5仍然是個位數的水平,應該經過一年的實踐,插混產品未得到市場認可:普混方面:星辰和凱捷達到了新高的水平,其中,12 月星辰達3000+,在普混中表現相對不錯。
4.吉利
受香港管控要求,預估數據為4.5w,環比+31%,同比+170%。整體局面是純電動超強領軍,插混、普混跟隨。
(1)純電:環比數據表明吉利在純電動市場獲得超強認可。從產品來看,極氮001表現極強,帝豪 EVPro 大幅走強,在A電動車市場上獲得了一個較強的新突破點;幾何A、幾何C小幅增長。
(2)插混:環比增長較好,同比倍增,但是總量還不是特別大。目前來看,領克09、領克01、領克06 等幾個車型小幅增長,走勢并不是特別強,領克 09 相對稍強。而在初步應該說這個月吉利也是表現的不錯。由于近這個月屬于初步是減半政策的最后。
(3)普混:整體來看,12月表現不錯,減半政策使得12月星瑞L、領克01、博越L 等獲得量的增長,與插混的量差距并不是很大。
5.長安
12月銷量4.03w,環比+26%,同比+288%,實現超強增長。增長動力是插電混動和純電動兩方面,都呈現較強的增量釋放。
(1)純電動:核心增長動力是Lumi和奔奔,大幅放量的增長情況說明長安是希望今年在年底獲得一定的市場增量。Lumi系列表現較強,奔奔系列給予了一定的放量,推動了奔奔12月銷量達萬臺的規模,實現了A00級車的全面較強增長:深藍s103相對平穩. 無超高增量; 逸動在出租、網約市場獲得了一定的增長; 歐尚 z6 本月表現不錯。年末的沖刺效應帶來了長安純電動的增量。
(2)插混:深藍插混表現較好,達6000+;歐尚的插混表現小幅改善;Uni-K插混在2000 臺左右??傮w表現不錯。
6.廣汽埃安
12月銷量3.07w,沖刺到了3萬臺以上,環比+4%,同比+107%,體現了廣汽埃安產能釋放、平穩增長的態勢。廣汽埃安目前的競爭力以小微型車為主,其潛力和壓力都較大,希望其做好今年與明年的銜接,實現較好的走勢。
埃安Y表現相對較強,埃安S有沖刺效應,出租、網約和私人購買在年末都有搶跑效應,埃安S拿的補貼較多,所以本月增長表現較好。其他車型沒有太大努力。2022年1月1.6w,2023年1月有望實現開門紅。
7.上汽
走勢不錯,環比+19%,同比+106%。
目前來看,上汽以中低端克萊威產品為代表實現了較好的增長態勢,而高端產品難以實現強突破,國內高端市場競爭壓力較大。本月榮威El6小幅增長,木蘭未實現強勢增長態勢,但木蘭在東南亞市場表現極強。
插混基本來說沒有實現一個超強的增長態勢,隨著上海插混牌照的取消,上汽的榮威系列12月在 2000多臺的水平,沒有實現進一步的大幅躍升。
整個上汽在出口呈現出超強表現,插混在歐洲市場表現不錯,純電動在東南亞市場表現不錯,所以使得總體12 月走勢也是相對不錯的情況。
8.哪吒
哪吒12月只有7800,環比-48%,同比-23%,我們認為哪吒為了保證明年較好的走勢而采取了謹慎措施。哪吒實際來說應該達到了2w+,但是其庫存相對較多,且今年獲得了新勢力的第一,企業希望2023年獲得開門紅,所以整個量都壓了下來。哪吒V、哪吒U都呈現了一個超強的表現,尤其是哪吒V,但爆出來的表現與超強增長態勢有一定差異。
9.理想
理想12月達到了2w多一點的水平,環比+40%,同比+50%。目前來看,理想的運作在外部的質疑聲中走的較強。尤其是L8、L9兩個車型實現了超強增長。12月理想達到這么高的量,主要就是 18 的量提供了超強的貢獻,實現了高、低兩端均達萬臺,共 2w+臺的水平。市場終端的零售表現體現了理想的產品系列的操控能力還是相對較強的,我們也認為這屬于理想的一個沖刺。
10.蔚來
總體表現不錯,12月銷量達1.6w,環比+12%,同比+51%,達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但它也是相對比較謹慎的,也是2023年開局做相應的準備,因為今年如果沖太猛,2023年就會處于相對比較被動的一個情況,所以它的總量走勢相對平穩,與上個月差距不大,有一些訂單,我們認為可能是有一些操作,會到明年年初再相應的釋放。
ET5 跟 ES7 兩個車型表現超強,ET5 持續放量,這幾個月放量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未來有希望達到7000臺左右的新高水平,但距離理想18、19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11.長城
12月總銷量在1.2w左右,走勢相對平穩,與上個月的走勢判斷基本一致。由于港交所上市,因而數據判斷較為謹慎。整個來看,長城還是以純電動為核心的線路,普混跟插混表現一般。
(1)純電動車:閃電貓增量較強,達3000臺左右的水平;歐拉好貓小幅增長,在6000 臺左右。
(2)插混:未實現太強的增長表現。拿鐵、哈佛H6、摩卡和瑪奇朵基本都在幾百臺到千臺的水平,沒有實現一個超強的突破。
(3)普混:與插混的量相對接近。哈佛 H6 的普混達到了 800 臺左右的規模,哈佛神獸達到500臺左右的規模,而拿鐵在200臺左右,普混總規模在1千多臺,與插混的2 千臺多一點,基本就是差不多的一個狀態。
長城12月相對去年下降了40%左右,2023年應該會有更多戰略上的努力,確保其達到較好的狀態。
12.東風易捷特
12月總銷到了1.3w,同比+40%,跟10月的量基本持平,整個來看屬于峰值的運行之中,目前表現不錯。主要是出口、國內市場的共建,在歐洲市場,雷諾EV6的表現相對平穩,東風易捷特以雷諾為中心形成了有效的協同發展,獲得了相對較強的銷量表現。
13.奇瑞
總體表現相對平穩,大概在1.18w的水平上,環比+3%,同比-42%。我們認為奇瑞在國內的新能源也并沒有實現超強的沖刺增量特征,主要因為奇瑞今年已經達到了超強的整體走勢,對他們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動力去推動新能源的增量。
QQ冰淇淋和奇瑞 eQ 1的走勢都比較平穩,尤其是QQ冰淇淋這幾個月走量呈現相對明顯的縮量態勢。奇瑞一些新品也是在準備推出,預計會為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此外,無界Pro的目前走量還沒有得到有效增長。期望隨著新領導的上任,奇瑞會獲得一個良好的表現。插混中,瑞虎8、星途LX總體來看都呈現較好的增長狀態,但總量也在千臺水平。所以奇瑞在12月也相對比較保守,沒有實現一個超強的增長特征。
14.南北大眾
總體表現相對平穩,零售達到萬臺以上的水平,批發大概達到8800 左右。目前來看并沒有實現一個超強的沖刺,我們認為他們的庫存壓力比較大,沒有在年末實現一個超強的推動效應。
15.金康賽利斯
目前來看,總體走勢并不是特別理想,問界m7、問界m5達萬臺左右,問界m5絕電動表現較為一般,11月獲得超高的銷量情況下,12月份并沒有實現進一步的大幅度增長,受到了像特斯拉等企業降價等因素的影響??傮w來看,跟 10 月份相對待平。
16.零跑
總體來看,比較平穩,銷量8500,環比+6%,同比+9%。今年整個來看,零跑的任務基本順利完成,港交所上市,基本來說圓錢的任務實現,業績不好對其影響也不大,但是明年他們還是希望實現一個相對好的增長特征。我們認為零跑屬于相對比較謹慎的增長特征,實現了小幅增長。
數據來看,零跑t03、零跑 G11 表現都不錯,實際的數據要比這個更好一點,今年的業績也是有一定的收斂,8500的銷量比較謹慎。
17.小鵬
12月銷量1.13w,在上個月 5800 的基礎上,實現了超強的增長,盡到了最大的努力。總體走勢比較強的還是小鵬的P7和G9兩個車型,尤其G9這個月達到了近4000臺的規模,表現相對不錯,P7也呈現明顯的增長特征。P5表現較好,G3相對平穩,所以小鵬應該說也是比較努力的,實現了年末的達到了萬臺以上的較好表現。未來還需要看他進一步的調整態勢,去確定其發展的特征。
18.智馬達smart
智馬達smart現在已經獲得了一定的銷量表現,他們早就是我們的會員,但是由于報數出現了銜接問題,導致了整個報數晚了兩個月。但是他們的數據表現是不錯的,實現了較好的增長,依靠精靈一號達到了 5000 臺的一個銷量規模,相對前幾個月兩三千的規模逐步地上升。
我們補了一下量,補到了萬臺的水平,前兩月因為前街上出現的問題沒有及時報數,所以今年總量我們也上升到了649w左右的一個水平上,達到了一個超強的增長狀態。
[Q&A]
(Q):核對兩個數據,全年是645w,12月是75w嗎?
(A):全年649w,12月73w。原因在于我們剛才說了比如智馬達電動車,由于它前期的數據報送出現了銜接問題,所以我們把11月、12月的量一塊都給壘上了,所以這樣它就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量,前期補了6000多臺的量,加上現在這五千臺,共1w多臺,使得全年大概在649w左右的水平上。12 月具體是73w,目前是73w,好多小企業的量還沒有完全統計確認完,包括有些家的量,礙于規定還不能夠報準確的數據,們的都是內部溝通的一個數據,所以這個數可能被還有點小的一個波動,但總體來看也算是創出歷史新高。
(Q):2023年1月及全年展望
(A):我們認為1月份理論來說,應該是暴跌的情況。因為1月21日就已經是除夕了,18-19號就基本結束,我們估計整個1月份新能源車的量在45w的水平,比去年1月的43w提高9%的微增水平。我們認為整體來看,好多企業不希望在1月份環比12月份下降太多,或者是同比不希望呈現一個負增長,所以實現了一個叫做轉移量的因素,有幾家表現的比較突出。所以2023年1月份應該還能夠實現環比-40%,同比+9%的一個狀態。全年我們還是預計 850w 的一個水平,基本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30%的增長速度是我們的一個預期。
(Q):特斯拉2023年1月及全年的節奏,12月份5萬出頭,1月以及2、3月他到一個什么節奏,可以恢復到滿產的狀態?
(A):現在來看特斯拉在2023年3月份肯定能夠達到相應的滿產狀態,2、3月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整個的國內市場的需求,我們認為在3月份會得到一定的釋放。因為在目前來看,特達肯定要需要調整它的一個價格,要做相應的促銷?,F在它大概一個月產量在8.8w左右的水平上,也就是全年在100w的一個規模上。它的市場需求在2023 年1、2月份沒有這么多,所以會采取促銷與抓訂單的措施。但是由于他沒有采取降價的行動,所以大家可能對他未來會采取多少的降價行動還是具有疑慮的。他的1、2月份的銷量,尤其1月份的銷量,實際上是被動局面,我們認為他會采取降價措施,或者是在 3 月份、4 月份推出新款之后,才采取相應的降價舉措,而在1、2月份力爭在出口多供給一些歐洲訂單,因為現在北美的訂單還沒有過去,主要還是歐洲。1月份休假時間較長,2月份如果 28天生產的話,數據也較為恐怖,難以實現目標。所以在 3 月份開始應該會采取價格各方面的一些調整,同時量也應該達到一個相應的峰值狀態,畢竟來說促銷一兩萬塊錢相對他來說并不重要,但是不能夠丟量,所以這種情況下以價換量的趨勢在明年還是比較明顯的。
(Q):個人所得稅購車抵免的想法,目前是初步想法,還是已經和各大部委討論過?
(A):客觀說,這是在三年以前我的一個想法,兩年喪基本變成了我們內部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在今年我們給商務部的領導也匯報過,商務部領導也是完全贊同這個事情的。但是今年被個人補充養老保險給搶先了,等于是今年又給他們免了,交1.2w就能免1.2w 的稅,在促進車市的消費上沒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來說把老百姓的錢又給圍了。但是這個事情我們認為是大家共識的一個事情,而且都知道這是立竿見影的一個好辦法,商務部是完全贊成的,工信部也是贊成的,就是看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還有一個別的渠道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我們今年還是沒有打敗金融體系,他們可能比我們力量強。我們和財政部上報過,在數據方面也和國稅局溝通過,但是現在來看我們地位還不夠高,包括商務部的影響力都沒有這么大。所以今年這個事被推下來,但是已經成為我們核心的幾個重要的事兒。而且現在來看是比較靠譜、能夠去推的。這件事一定要在個稅這些在根上解決問題,這樣未來換購需求形成百姓的一個自覺的行動,尤其是隨著電動車的快速增長,電動車它開兩三年就要換車,對整個車市的拉動就特別大,對二手車拉動也特別大,可以包括我們流通協會、商務部還有統計局,實際上對這事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大家都認為能拉動新車,讓民眾加強換車的熱情。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在明年或后年肯定是有機會的,但是我們得排隊。
(Q):車購稅下降到7.5%這件事還有嗎?
(A):沒了。我不能說確定沒有了,反正這個事首先第一個是我們推的,這個事從10 月份、11月份我們就在推,到12月我們推上去以后。很多的領導都畫圖了,最大的領導都畫圈了。但是現在今年屬于一個比較特殊的時間點,有人畫圈他不說話,大部分人來說都不說話,所以這事形成了畫圈以后不說話,真正的去管事的人不管這個事,他去管防疫的事情,最后畫完圈以后,沒人落實這個事。
再一個,錢也的確太多,如果按照7.5%走,至少得600個億;如果按照5%,就是1000個億。新領導不想這么去干,也想留點頭錢干別的用。因為這個錢都是在中央財政的赤字的大盤子里撥出來,這個錢并不是交通部少收了1000個億,而是中央財政往外撥錢。你可以看到我們在26號左右的時候想要創造社會影響力,我們在之前也干過這個事,在20年的時候,我個人是找了所有的媒體去發我們的信息,把媒體鏈接報給了中央領導,
我們社會聲音多大,到最后到領導還是沒有去通過,我們覺得領導內部是有不同意見的,所以這事基本就沒戲了。
27、28號時就確認這個事沒戲了,所以我們跟廠家內部已經溝通這個事情了,告訴大家已經沒戲了,所以大家在29、30號當然也好,都在拼命地去開票,導致零售這個月表現特別好。
(Q):今年1月份展望是45w,今年是1月份過年,去年是2月份,其實對應大的應該是過年的月份吧?為什么不拿今年1月份跟去年2月份比呢?
(A):話說的沒錯,去年2月份32w。但是關鍵是我們公式都代出來了,1月比1月,2 月比2月,1月份是同比的正常是一個負增長的情況,2月份應該實現一個大幅的正增長,我們認為至少應該增長 60% 以上到70%。國家統計局都是1、2月份一塊報數,所以1 月份的數不得不報,到時候去看的肯定是一個比較差的數據,2月份又是一個很好的數據,到3月份兩會一開,一看數據還可以。
(Q):我只想確認兩個數字,剛才您說零售12月份還挺好的,但是批售如果預測是增加2000 臺,中間的測算里面有什么問題?這車是出口下來比較多,還是大家這個月沒有補那么多庫存?
(A):主要原因是特斯拉這個月放水,直接減量4.5w,它是主動的、提早的12月要去休假,同時加上生產線的改造。12月份他把改完以后,在1、2月份它就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狀態。今年 12 月下旬生產出來的車,出口出不去,國內銷量也不是特別順暢,未來還要準備出去。他們可能希望來說,今年在12月做一個收縮的舉動,明年去做一個增量,所以他們丟量丟的是最明顯的,特斯拉是環比-44%,哪吒環比-48%,長城環比微降,其他的像寶馬、大眾都是微降的情況,漲的也都是微漲的一個情況,像比亞迪漲2、3個點,奇瑞也是漲2個點。實際上還是來說,補貼這個事情的確很重要,但是補貼之外的12月與1月的行接、清倉庫存的時期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今年還是有一部經銷商庫存實際上是建立起來了,而他們的數并沒有充分體驗出來,所以就把這些庫存數給它消去了。我覺得這個是 12 個巨大的一個特點,實際零售要好于我們的一個爆出來的數據,而1月份的開門紅需要12月份做一個平衡。
12月增不了庫存,12月份就是一個減庫的特征,因為包括特斯拉都是生產大幅度減少,其他企業也在這控制。因為你今年是一個拿補貼的產品,明年是不拿補貼的產品。而且今年你生產這么多,它的意義也不大,明年的成本都已經大幅的降低,在明年再談電池價格各方面來說都屬于一個相對低位的狀態,所以今年沒有必要生產這么多,到明年一二月份,尤其2 月份之后生產,這個價格就比較低,電池價格也比較低,我覺得都是比較有利的一個情況。
(Q):蔚小理合起來30w的銷量,但是看到豪華油車的進口車都沒有這么多,主要是哪些購買力?還都是汽車的需求?
(A):蔚小理的確表現很優秀,現在達到30+w,快二十五六萬的水平。而整個豪華車,今年實際上也是有一個小幅的丟量,主要來說年初是因為缺芯片而丟量,后面是受到一定市場壓力,尤其是在一線市場,比如雷克薩斯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認為可能一半是從傳統豪華車搶過來的量,另外絕大部量還是新增的需求,家庭第二輛車的一些需求,可能年輕人購買電動車的熱情相對比較高,尤其一二線城市這一塊。
整體來看,蔚小理表現很優秀,其中,理想和蔚來搶得比較明顯,小鵬還不是很明顯。未來的平均價位在40萬左右的水平,跟豪華車完全是契合的一個狀態?;緛碚f,從豪華車的一些群體來看,就買了一輛電動車。而理想典型來說是屬于這種豪華車的,叫做買就買個低端豪華車,所以它帶來的增量比較大,而小鵬這些車,基本來說跟豪華車沒有什么太大關系,是年輕人購買的這類產品,所以搶的效果也不是特別明顯。我們認為目前來看一線的豪華品牌,是消費升級人的共同選擇。
整體來看,奧迪、奔馳、寶馬等,不管是從一線還是到村里頭,大伙都認;而蔚小理還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因此我們認為奧迪寶馬奔馳在中期之內,在市場還有它的一個穩定的地位。但是二線的豪華品牌主要就是面對的一線的小白領或者是金領的,像雷克薩斯等,這種需求很容易被蔚小理去搶走,所以蔚來也是宣稱今年要超過雷克薩斯,要奪到豪華車第四的位置。我們覺得這也都是有機會。
(Q):怎么看明年增程式的發展?
(A):我們認為總體還是相對較好的發展態勢,因為現在來看大家還是有這種顧慮。同時的話,在一線城市還是部分人沒有一個固定的充電設施,所以充電設施不強情況下,7 座車應該是獲得比較好的市場認可的,可以看到L8、L9推出產品之后,仍然獲得了較強市場反應。金康塞力斯在推了增程式之后,又推出了純電動的一個線路,但是問界 m5 的純電動版目前市場表現不是很強,由此也看到增程式還是有它的一定的機會,但產品的競爭力還不夠強。
但關鍵就在于我們的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到底能下降多少,明年碳酸鋰價格如果從50多萬降到30多萬,整個電車成本至少下降一兩萬塊錢,這樣就會形成電動車的一輪的降價潮,再加上可能技術的升級,對里程的焦慮可能就相對緩解。所以增程式的發展關鍵就看油價、電價、碳酸鋰價格的變化。
總體來看,增程式的量在短期之內保持穩定,中長期肯定還是被純電動所替代,它的產品沒有長期的市場競爭力,只是短期消費擔憂、充電措施不足情況下的一個消費替代車型。
(Q):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有沒有什么更新?以及對于深圳地補的看法?
(A):我們認為補貼政策,沒有補貼的日子是好日子,有補貼的日子肯定來說還是一個不太好的日子。從行業角度來看,補貼會帶來很多的事情,設計車型要依托補貼去走,而且你要依托補貼去做好多事情,比如我們要有推廣目錄,要申報這些東西,要做好多這些事情,公車要去監管,單位用車要跑足2萬公里等等,而拿錢又拿不到多少錢,一年總共才五千、八千塊錢,這些錢對企業來說意義也并不是特別大。
而沒有補貼,完全進入市場去做,這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好的事情。所以補貼的最初,我們認為是完全有把握退出市場的一件事。但是社會上可能很還有一些人,尤其一些電池企業還是希望補貼的時代,因為有補貼的存在,他們就能夠設定很多的一些標準,就能夠約束很多企業能夠不去用別人的電池。而現在你沒了補貼,我就可以隨便用誰的電池,不管是LG的,還是誰的電池,而不一定非得要用到某一家或某一類的電池,不一定要達到某類的指標,所以供給就會達到一個相對比較擴大化的情況。所以補貼的取消,對電池市場是一個重大的良好的推動效果,整個企業的選擇性進一步的大幅的提升,對車市發展有比較好的一個促進,我們也沒希望去延續補貼這個事情。而未來看,國家在補貼取消之后,肯定要搞一些事情,隨著工信部新部長的上任可能會推進新能源的補貼、智能網聯的補貼。新能源補貼主要是以科研、以項目的角度去推動,把有限的錢放到有限的企業上去,形成一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征,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的。所以補貼來看,我們在研發、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補貼,而市場化的補貼我個人認為是比較少的一個情況。
而至于像深圳一些地方搞地補,實際補貼水平和效果很差,尤其以深圳為代表,在2018 年、2019 年推動了專用車的電動化,動不動一個深圳市競然搞了幾千臺、上萬臺的專用化電動車,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支出,短期對比亞迪等個別企業帶來了重大的利好,但是對市場沒有帶來太大的意義。
最后來說,整個隨著補貼的取消,國家的明令禁止,基本來說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比亞迪的泥頭車、重卡、大客現在基本也沒什么競爭力。國內市場表現來看也是排到了第8 9名。反而是市場化推動了比亞迪的插混、純電動占據了市場的絕對位置,所以可以看到深圳市的補貼并沒有對比亞迪發展起到利好的作用,反而起到了滋生的補貼依賴癥。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深圳補貼也不會采取大量地補的過渡補貼的方式,對市場來說,還是走向一個市場化的正常發展才是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