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9月18日,我們披露了昔日動力電池前三強之一的深圳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因公司破產,超千件專利拍賣,從首次2846萬元起拍,歷經20次流拍,起拍價已經降到32.8萬元。
消息發出后,引發了電池行業的廣泛關注,一些人通過后臺也紛紛發來留言。
有的表示這些專利之所以無人問津,可能是專利質量不高,有的則認為如果有用的話早就被一些大公司盯上了,還有的認為這是政府補貼的后果,質疑沃特瑪有可能是通過多申請專利來套取政府的資助等等。
但事實情況遠比猜想來得更現實。
9月25日下午16:41分,經過195輪叫價,149013807號競價人最終以150.7萬元獲得沃特瑪上千項的有效專利權。
來源:京東拍賣
第21輪拍賣開始于9月24日早8點,甫一開始,807號競拍人就第一個開出底價。當時顯示報名參與競拍人有三人,“圍觀人員”也從我們上一篇文章發出前的個位數躥升到了700多人次。
來源:京東拍賣
拍賣規則是截止到9月25日上午10點結束。當最后五分鐘有人出價,則會延長五分鐘競拍時間。
所以拍賣的高潮實際上在9月25日9:50之后才正式開始。
距離結束9分鐘時,149081925號競拍人出價了。隨后807號和925號競拍人輪番出價,中間曾經加入了一名149100930號競拍人,但是出價次數不多,很有可能與807號競拍人是同一利益群體。
由于競拍的加價規則是每次3000元。前一個小時累積報價只增加了7萬元。到了下午,速度所有加快,13:00報價突破了50萬元,14:00報價突破了64萬元,15:00報價到了80萬元,16:00報價突破了94萬元,16:18突破100萬元。
在隨后的20分鐘,快速開到了807號最終的成交價150.7萬元(16:41)。925號競拍人的報價則停留在1,495,159.68元。
這也意味著,150萬元,或許成了925號競拍人能拿到的最高權限了。
1. 807號和925號競拍人是誰?
歷經195次叫價,拍賣歷時33小時,兩位神秘的競拍人到底是誰,可能很多人都會關注。
我在上一篇中已經提到,有兩類人可能會關注:
一類就是做實體的企業,這類企業絕大部分可能會出于防御的需要,就是防止沃特瑪的專利流入市場,被收購方向這些電池企業展開維權而進行的策略性收購。
另一類就是希望將沃特瑪專利能夠運營、許可起來的實體,一般叫NPE,如果NPE做的不太好也會被認為是所謂的“專利流氓”,這些實體獲得這批專利后再向大的電池企業維權獲利。
從此次拍賣的過程來看,不太像是第二類NPE,倒像是大的電池企業間在競爭。如果是大的電池企業,除了防御目的之外,沃特瑪上千件的專利也可以充實一部分自己的專利庫,也不失為一種做法。
而150萬的預算,就很有可能是其中某一家企業能夠拿到的最大權限。
2. 花150萬,到底值不值?
先說競拍沃特瑪的這批專利資產到底值不值。
上一篇文章發出前,沃特瑪的專利拍賣20輪都無人問津,說明關鍵問題或存在信息不對稱。之前的無人問津,可能并非是外界質疑的沃特瑪專利質量不高,或都是大公司看不上的。
這也就意味著,起拍前的32萬實際上已經是沃特瑪專利資產的超跌后的價格,相當于每件專利300元不到。目前來看,市面上去哪里花300元都買不到一件專利。
即使按照最終成交價提高5倍來看,1500元/件專利的價格也并不貴,也只是常規專利幾分之一的價格。
另外有人質疑沃特瑪的專利有可能是為了拿政府補貼而申請的,就像其破產原因也正是因為過重依賴政府的新能源補貼一樣。
就這一問題,我們特意做了研究,查詢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從2013-2019年各批次的專利資助名單(官網缺少幾個批次的名單),沃特瑪只在2017年的兩個批次中出現過,分別獲得政府補貼是4.2萬元和3.4萬元。
來源: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即使在幾個缺失批次的資助名單上有沃特瑪,估計頂多加起來也就十幾萬元的補助。
這相對于沃特瑪2000多件國內專利,以及幾件外國專利的資金占用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沃特瑪的專利申請,受到政府補貼的影響有限,還是企業自己發展的需要,也排除了申請專利是為了湊數等原因。
另外從沃特瑪個別專利取樣來看,雖然沒有名牌的代理機構,但是專利撰寫基本上是中規中矩。
整體而言,這樣一個專利資產,還是有機會從中尋找價值所在的。
因此,這150萬的成交價來看,無論是從防御的角度,還是從儲備進攻的角度,都是一個合理,甚至不貴的價格。
之所以說不貴,主要因為今天參與競拍的只有兩家,如果更多人參與進來,可能最終成交價格還會上漲。
3. 拍下這批專利,將來如何操作?
如果此次成功拍得這批專利的是大企業 ,目的是防御性的話,那相當于是這家競拍者為整個動力電池行業解決了一個潛在風險隱患。這種情況下,大企業不太可能拿著拍得的專利進行訴訟和維權,只需要什么都不做,靜等這批專利過期即可。
如果此次拍得這批專利資產的不是做實體電池產品的企業,那很有可能是希望通過拍賣專利,后續將這些專利貨幣化的。
而貨幣化的方式就是要將這些專利進行許可或是出售,對于這一點,競拍成功者可能現在就可以開始向各大電池企業兜售了,未來電池企業如收到有關這批專利資產的推銷或是出售的信息,那就意味著這批專利是被NPE拍走了。
另外一種貨幣化的方式,就是從這批專利中精選一些質量較好的專利,開始專利訴訟。當然,很有可能在經過全面分析和梳理后,發現一件可以用來打仗的專利都沒有,但為了貨幣化,也不妨礙專利權人通過訴訟的方式實現對競爭對手的騷擾。
相信隨著這批專利成功拍出,后續在專利手續轉讓時,就可以發現位807號買家是誰了,到底是一家電池的大企業,還是NPE,還是電池企業用了一個空殼公司代為出面等。
總之,這次拍賣,讓電池行業再次對專利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預示著未來電池行業的專利訴訟將依然會在一個上升通道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