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鼎勝新材(603876.SH)在近12個交易日上漲超60%,期間三個漲停板。龍虎榜數據顯示,推上漲停板的資金不是來自游資而是機構。雖然鼎勝新材自稱“未涉及市場熱點概念”,但市場已將其歸為爆發的“鋰電池板塊”。
在大漲的背后,財聯社記者調查了解到,鋰電鋁箔在整個鋰電產業鏈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且供應并不緊張。具體到鼎勝新材,鋰電鋁箔占營收比重不僅較低,其IPO鋰電鋁箔項目已多次延期。更讓人擔憂的是,公司負債高企,利息負擔沉重,短期融資的利率已超過其銷售凈利率。而鼎勝新材如何擺脫目前的困局比鋰電鋁箔的想像空間更重要。
鋰電鋁箔漲價幅度遠不及其他材料
2018年4月,鼎勝新材頂著“鋁箔行業龍頭”的稱號登陸上交所,公司2015年-2017年,鋁箔產銷量、出口量及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國內同類企業第一名。
但更讓人具有想像力的是動力電池用鋁箔,它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基材之一,當時公司該產品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均為行業第一名。多家券商研報稱公司為“鋰電鋁箔龍頭”。
鼎勝新材電池箔客戶涵蓋了國內主要的儲能和動力電池生產廠商,包括比亞迪集團、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銀隆新能源等。
鼎勝新材最近股價連續上漲,也被市場歸為“鋰電池板塊漲停潮”中,6月2日-4日龍虎榜信息顯示,買入前兩席均為機構專用席位。
然而鋰電鋁箔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火爆環境下,并沒有沾上多少光。
ICC鑫欏資訊分析師程玲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與其他電池材料相比,六氟磷酸鋰,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銅箔等因庫存低、下游需求爆發引起價格大漲,鋁箔相對來說原料供應充裕,加工難度沒有太大,產品全面國產化,是目前為數不多供應能平穩過渡的材料。
ICC鑫欏資訊監控的數據顯示,鋰電鋁箔價格自去年以來僅調漲20%左右(鋁價調漲推動)。
而目前國內六氟磷酸鋰市場均價較年初價格上漲約180%,電解液磷酸鐵鋰僅今年1~4月上漲幅度就約40%。
程玲還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由于下游受材料供應短板影響而限制產能,包括鋰電鋁箔在內的所有單一電池材料銷量都很難有較大突破。但鋰電鋁箔行業龍頭企業五星(即鼎勝新材)、興恒、南山和廈順,相較其他企業有一個優勢,它們會受益于頭部電池廠上量高于行業均速的現狀,產量攀升也會高于行業平均速度。但是到底能受益多少,也要看公司產品向頭部電池廠供應量占比。
IPO鋰電鋁箔項目一再延期
鋰電鋁箔對鼎盛新材來說是重要亮點,但其五萬噸項目卻一延再延。
2018年IPO時,鼎勝新材募資中有6.11億元投向“年產5萬噸動力電池電極用鋁合金箔項目”(下稱“電池箔項目”),根據測算,電池箔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均可實現收入14.66億元。然而該項目前后兩次延期。原投產日期為2019年12月,后延期至去年12月,現又因疫情影響(詳見下圖),延期至2022年12月。
來自鼎勝新材公告
IPO項目延期,目前支撐公司營收的主要是盈利能力較弱的空調箔,其近年來在鼎勝新材總營收中占比為30%-38%左右。
2020年,公司空調箔、單零箔、雙零箔和普板帶在營收中占比分別為30.28%、19.44%、17.95%和16.41%,毛利率分別為6.84%、7.73%、11.27%和5.88%,分別同比減少2.4個百分點、2.31個百分點、2.35個百分點和2.97個百分點。
相較而言,公司現有的鋰電鋁箔板塊表現還不錯,數據顯示,2020年,鋰電鋁箔板塊營收同比增長三成至6.48億元,但在公司營收中占比僅為5%左右。鋰電鋁箔附加值也較高。2020年,鼎勝新材鋰電鋁箔毛利同比增長逾兩成,至1.73億,在鼎勝新材毛利中占比16.44%。
逐步走高的負債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還在10%左右徘徊的毛利率相比,鼎勝新材凈利率更為“微薄”。
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鼎勝新材銷售凈利率逐年下滑,分別為3.04%、2.75%和2.74%,2020年凈利率為-0.13%,2021年一季度為1.26%。
而在2020年期間費用中,銷售費用同比下滑,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財務費用均呈現增長態勢,其中增速最高的為財務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44.39%和110.6%,而在財務費用細分類目中,鼎勝新材2020年利息支出攀至近年來高峰,為2.96億元,同比增速為38.26%。
事實上,鼎勝新材負債水平自上市以來一直在走高。2018年上市后,鼎勝新材當年底負債率降至59.31%,但從2019年開始持續上升,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一季度末,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1.26%、71.41%和75.52%。
截至2020年度末,鼎勝新材貨幣資金余額為11.55億元,而有息負債高達69.67億元,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的比率為16.59%;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7.1億元,有息負債高達81.09億元,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的比率為21.09%。
為了籌集資金,公司在2019年發行了12.54億可轉債,同年9月,公司按5.40%的利率發行了2.5億期限為270天的短債,2020年4月,公司再次發行利率為4.6%,期限為180天的超短債。而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銷售凈利僅2.74%和-0.13%。
資深注冊會計師、知名財稅審專家劉志耕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企業的貨幣資金/有息負債為20%左右,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弱,而且貨幣資金越少、有息負債越大,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可能越弱,償債風險就越大。為此,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這類企業的資金面和償債能力。
針對公司償債風險,鼎勝新材方面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為控制該項風險,公司綜合運用票據結算、銀行借款等多種融資手段,并采取長、短期融資方式適當結合,優化融資結構的方法,保持融資持續性與靈活性之間的平衡。公司已從多家商業銀行取得銀行授信額度以滿足營運資金需求和資本開支。
關聯方占用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在自身負債較高的同時,鼎勝新材還遭到關聯方占用資金。
2020年年報顯示,鼎勝新材的內控被會計所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公司控股股東及關聯公司非經營性占用公司資金,其中2020年發生額為5.25億元,2021年1-3月發生額為3.8億元。
雖然截至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日,鼎勝新材已收回全部拆借資金及其相應利息,但公司內控情況堪憂。
鼎勝新材方面則回應財聯社記者稱,公司已經深刻認識到該事項的嚴重性,將認真吸取教訓,強化風險責任意識,采取切實措施杜絕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
事實上,鼎勝新材自身“造血能力”也受到交易所關注。
數據顯示,2019年度、2020年度及今年一季度,鼎勝新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為凈流出。
鼎勝新材方面則回復財聯社記者稱,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相對弱勢,且近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下滑,是公司將應收票據背書轉讓用于支付長期資產購置款、業務規模增加導致存貨規模增加、人民幣升值導致2020年外幣應收賬款產生的現金流入減少等原因所致,具有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