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三個月內連發3次信用債共募58億美元。
上年末,恒大剛發行18億美元債,許家印自己掏腰包認購了10億美元;1月23日,恒大再發3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許家印的“大D會牌友”劉鑾雄來立馬來坐鎮。據媒體報道,華人置業執行董事陳凱韻(甘比)連同劉鑾雄家族成員認購近半,約11億美元。稍早前的2018年11月,恒大集團附屬公司景程剛增發1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也就是說,恒大三個月內連發3次信用債,共涉資金5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集團在快速發債獲取現金的同時,也在積極地“撒錢”。1月24日,恒大健康作價10.6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耐新能源)58.07%股權;1月15日,恒大健康以9.3億美元并購NEVS的51%股權;1月2日出資設立了“恒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2018年9月,以145億元入股廣匯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簡單計算可得,恒大這一系列的操作,共涉資金219億元。加上此前投資FF的8億美元,恒大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投資近300億元。
恒大集團的布局非常清晰,即要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要知道,新能源車可是鈔票粉碎機,蔚來汽車2018難三季報披露,公司凈虧28.104億元;此前恒大投資的FF兩年虧損61.5億元;董明珠投資銀隆新能源更是兩年虧砸上100億元開發的廣通艾飛也失敗了。恒大這個總資產上萬億的龐大大物進入新能源汽車,又會如何呢?
半年布局完全產業鏈
隨著房企紛紛改名,中國房地產企業多元化成為行業普遍現象。由房地產轉行汽車制造的并不少,恒大集團的故事絕對算是其中最“戲精”,也是最快速的。此前恒大健康與賈躍亭就FF的爭議,華夏商訓在此不表。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健康在結束與FF的糾紛之后,后續的一系列操作不可為不快。雖“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但從房企跨行到汽車跨度之大,許老板的步子太大,不怕出紕漏再來一次糾紛嗎?
1月24日,恒大健康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恒大新能源動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作價10.6億元收購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權。據悉,上海卡耐新能源而言,是一家專注于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也是第一家將鋰電池產品出口到日本的中國企業。
工商信息披露,該公司是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英耐時株式會社等共同出資設立,于2010年設立的中外合資公司,專業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具體經營范圍為:“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儲能設施所需鋰離子電池及其零配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貨物進出口業務”
公司技術來源于被譽為“鋰電池之父”小澤和典及其研發團隊。此外,公司還在中國和日本成立研究院,其中日本研究院的執行院長安部浩司,是全球著名的電池電解液科學家,是“功能性電解液”的發明者。
目前,卡耐新能源已成為上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鈴集團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電池供應商,2018年其動力電池產量及裝機量均排名行業前十,軟包動力電池穩居行業前三。
值得關注的是,這距離恒大收購NEVS僅過去10天,恒大的速度可謂非凡。縱觀恒大在新能源汽車的布局,確實不可謂不快。恒大收購NEVS的這樁生意,似乎并沒有恒大宣傳的這么好。
雖然恒大宣傳,NEVS公司前身薩博汽車脫胎于軍用飛機制造企業,早于1947年已經推出首款車型,薩博在燃油車時代,就一直以技術精良、動力強勁、安全性能突出而著稱。2012年,NEVS成功收購了薩博,繼承了薩博汽車全部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經過5年的升級和行業布局,迅速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
實際上,恒大主要是沖NEVS手上的牌照去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公開時表示,恒大收購薩博品牌的意義不大,薩博之前主要依靠通用汽車技術,自身技術基礎薄弱,而薩博后來的新東家NEVS在全球電動車技術上也不處于領先地位。恒大收購NEVS,實際是買NEVS手上的牌照和產業技術資源,牌照加中國基地的價值還是有的。
至于恒大看中的NEVS以薩博技術與產品平臺為背書的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國能汽車NEVS是一個新品牌,要培育市場和提升知名度需要時間。假如以薩博拓展中國市場,也未必能順利進行。此前值得參考的是,北汽福田在2014年以5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于1961年因公司破產而幾乎處于封存的寶沃品牌,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崔東樹認為“恒大收購NEVS之后拓展新能源車市場,還是會面臨不小的挑戰。”
那么以9.3億美元收購牌照是否值得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NEVS此前的實控人瑞典籍華人蔣大龍身份以及NEVS的演變過程也比較復雜,航大和NEVS之間是否會重演董明珠與魏銀倉之間的故事,也值得警惕。
公司去年9月收購廣匯集團,布局汽車經銷商市場。廣匯集團于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在A股借殼上市。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上市以來并購動作比較頻繁,先后收購了寶信汽車、大連尊榮和深圳鵬峰等公司。2018年以來并購有加速的跡象,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僅上半年計劃及完成的并購金額就達到44億元,超過了2017全年。
可想而知,廣匯汽車在規模和業績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商譽。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賬面的商譽凈額約186.19億,較2015年同期增長了174.21%,約占公司凈資產的41%。
能否吃到蛋糕嗎?
在樓市利空信息的多重夾擊下,中國房地產企業掀起多元化與改名的潮流,選擇造車航道的也并非恒大一家。但迄今為止,還未有嘗到勝利果實。許家印會是哪個幸運兒嗎?
2018年12月,萬通地產公告稱,終止收購新能源公司星恒電源,原因為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優化及后續完善措施等重要法律及商業安排達成一致,加之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繼續推進交易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寶能集團入股觀致汽車作為跨界汽車行業浪潮的第一波,現在的發展也是不溫不火。11月22日,寶能汽車副總裁、觀致汽車高級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蔡建軍被傳離職,此時距離其加盟觀致僅僅過去了8個月。緊接著,又有媒體報道全國40家經銷商因不堪虧損聯名致函觀致,他們列舉廠家直銷與經銷商爭搶市場、不履行承諾等六大“罪狀”,要求觀致十天內給予解決方案。
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旗下的知合出行控股合眾新能源也失利。11月29日,合眾新能源迎來了工商信息變更。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不再擔任合眾新能源法人,取而代之的是合眾新能源創始人方運舟。與此同時,王文學旗下的拉薩知合創新在合眾新能源股東欄中的排名,從第一名下降至第八名。
銀隆新能源有自帶流量的董明珠站臺,同樣是“吵架”的聲音大過產品的聲音。大股東珠海銀隆投資和二股東董明珠互相起訴。今年以來,銀隆新能源先后爆出供應商上門討債、部分園區停工等負面消息。
蛋糕看著很大,但確實不好下嘴。數據顯示,雖然傳統燃油汽車市場銷量走低,但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根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達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此外,今年1月1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接受采訪時稱,對2020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目標有信心。
但是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雖然前景很好,但環境相對較差。新能源車企現在基本還是在國家補貼狀態下運行,這種情況導致企業的現金流需求及后續資金壓力都很大,“可能會把企業拖垮”。此前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也曾說過:“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元太夸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元都不夠花。”
恒大似乎最不缺的就是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恒大著手戰略轉型,要從原來的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向低負債、低杠桿、低成本、高周轉的“三低一高”模式轉變。凈資產負債率從2017年末的183.7%下降至2018年年中的127.3%,并償還了境外永續債。并且,恒大2019年的凈資產負債率目標是100%,2020年降低到70%并保持這一水平。
在債務只能逐步減少的情況下,公司拓展新的業務便更多的需要仰仗現有的業務,可恒大集團在經過高速發展后,也迎來了業績增速變緩的尷尬。國泰君安此前發布研究報告表明,恒大集團合約銷售增速可能逐漸下降。主要是因為其土儲規模和去化率均呈下降趨勢,因此合約銷售增速可能下滑。其合約負債且在2018年6月30日末已下降至人民幣1765.31億元。因此將目標價下調。
此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研報強調,中國恒大的地產業務在A股上市失敗是一種風險。但是從現有的情況看,中國恒大回A似乎困難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