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12月30日吳曉波在2019年終秀上表示,下一個泡沫將會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作為鋰電產業下游重要應用領域,如果吳曉波的預言準確,那對鋰電池產業將會造成重大沖擊,尤其是近幾年新上馬的動力電池項目(更多擴產詳情)。
當然,鋰電池不僅作為動力電池應用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廣泛應用于儲能及3C電子產品等領域。比如今天要重點聊的電子煙市場。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電子煙初創公司Juul Labs內部人士透露,在與萬寶路香煙生產商奧馳亞集團(Altria)達成128億美元投資協議后,Juul管理層決定發放20億美元年終獎,以特別股息形式向公司的1500名員工發放,平均每人將得到1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95萬元)。
據一位了解相關條款的人士表示,每名員工所得獎金多少將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他們在公司工作的時間以及持股數量。也就是說,那些工作最為熟練的老員工將獲得更多的獎勵。
據悉,這筆匯款已經匯入了JUUL Labs的賬戶,將陸續發放給員工。
占據七成美國電子煙市場 估值賽過Space X
據了解,該公司兩位創始人亞當-鮑恩(Adam Bowen)和詹姆斯-蒙希斯(James Monsees)也將躋身10億美元級富豪行列。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的數據,假設這筆交易稀釋了現有股東的持股,兩位創始人每人將持有3.6%的股份,價值13.6億美元。
2007年,當鮑恩和蒙希斯還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他們共同創辦了電子煙公司Ploom,8年后將該品牌出售給了日本煙草公司,并將自己的公司重新命名為Pax Labs。大約同一時間,兩人推出了U盤形狀的電子煙,并將其命名為Juul。去年,Juul正式從Pax Labs分拆出來,并迅速成為美國電子煙市場的領軍者,市場份額從2017年初的13.6%猛增至上月的逾75%。
華爾街日報曾援引消息人士評價表示,Juul Labs毛利高達75%,遠超傳統煙草公司,年度營收規模預計將達到20億美元。
企業服務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數據顯示,Juul共獲得4輪融資,總融資額達135.6億美元。今年7月份Juul公司的估值是150億美元,而到12月份,其拿到萬寶路香煙生產商奧馳亞集團128億美元收購35%股權的投資協議后,估值直接翻倍到380億美元。
估值超過剛剛融資5000萬美元的鋼鐵俠馬斯克旗下的商業太空公司SpaceX(估值305億美元),更是計劃明年IPO的圖片社交分享網站Pinterest估值的三倍有余(120億美元)。
是什么讓JUUL公司兩位創始人敢拿這么多投資人的錢獎勵員工,又是什么讓卷煙公司巨頭花如此大的一筆巨款去收購一個還存在爭議的電子煙行業呢?
對于這筆交易,分析師稱:電子煙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顯示了消費者的走向。電子煙的發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像奧馳亞這樣的香煙公司需要尋找一種既能減少香煙使用又能為公司未來考慮的方法。
同時,投資公司投入之后想要的是比投資更豐厚的回報,而這又恰恰來自于卷煙公司的投資,這一舉動,無疑告訴全世界,卷煙市場在未來依然存在,但未來的主力可能將會是電子煙。
電子煙是煙草行業的趨勢嗎?
卷煙的危害性已經是公認不可辯駁的事實,焦油是它最大的缺陷。而電子煙是作為替煙工具而出現的,其作用的好壞一直備受爭議。
但從目前的實驗結論、使用體驗以及結果論來看,電子煙明顯要比傳統香煙安全很多。甚至BBC都為其做過專門的紀錄片。
另一方面,雖然很多地區和國家還是禁止的,但在美國,每20名成年人,即有1人使用電子煙。拋開安全來說,這對一個對大麻管控較弱的國家來說能夠擊敗大麻這樣“醇厚”味道的原料品,無疑是一個亟待被開發與搶奪的巨大市場。
天風證券認為,奧馳亞的傳統煙草業務背景或將幫助Juul Labs找到更為有效的措施,以應對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其在青少年吸食電子煙方面的監管。根據奧馳亞公告,Juul Labs表示需要借助奧馳亞力量,共同致力于使電子煙成為成年吸煙者的選擇。另外,結合Juul Labs所處美國市場環境來看,本次交易將有助公司提升業務效率、優化業績。
據了解,JUUL外形時尚,酷似U盤,有薄荷、煙草、芒果、焦糖布丁等八種口味,尤其受青少年的追捧。
電子煙這么賺錢?
網友在感慨這是別人家的年終獎時,也好奇電子煙居然這么賺錢。
確實,這幾年電子煙市場除了老煙槍,還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
在國內,電商平臺上發現賣電子煙的商家很多,產品價格從99元到25000元不等。有客服表示,不少耍酷的年輕人來買電子煙,只是為了要自拍。
電子煙的年輕化,在全世界都是個趨勢,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國家吸毒研究所近日發布的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吸電子煙的學生比例比此前翻了近一番。
然而,許多人視電子煙為傳統香煙更健康的替代品,但科學界對其安全性存在爭議。
買電子煙的,3成以上是年輕人
據了解,電子煙分兩類,蒸汽電子煙和低溫卷煙,國內市場上主要以蒸汽電子煙為主,目前賣得比較好的價格在200~500元之間。
有商家客服告訴記者,其實來買電子煙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妻子買給抽煙的丈夫,希望他戒煙的,這種占大多數。很少有抽煙的人自己來買電子煙以試圖戒煙的。另一種是喜歡潮流的年輕人,其中很多本身不抽煙,他們買電子煙與其說是抽,不如說是玩。
據錢報記者的采訪,一位抽了3年多電子煙的85后表示,年輕人還是不要為了趕潮流去玩電子煙,很容易上癮的。
“年輕人的消費大概占了3成以上,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提高。”有商家表示,有些年輕人是看到朋友手上在玩,覺得很酷,所以也來買。“有些問的時候就直說自己不抽煙,就是買個電子煙用來自拍的,所以要求外形要酷,煙霧要大。”
據錢報記者,為了爭取年輕人市場,還有電子煙產品和影視劇及明星掛起了鉤。比如有某品牌的電子煙和最近上映的電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放一起宣傳。買電子煙送電影票,因為電影主角黃覺據稱是個電子煙愛好者。據商家稱,效果不錯。
年輕人要慎重,電子煙還是可能成癮
曉峰(化名)是個85后,煙齡差不多快10年了,接觸電子煙是在2015年。
“那一年,朋友從日本游玩回來,給我帶了個新穎的禮物,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電子煙,以前也知道有電子煙這個東西,但我內心有點排斥,覺得肯定和抽真煙沒法比,就沒在意。”
朋友的這個禮物,開啟了曉峰的電子煙史,“一方面當時家人老說我抽煙對身體不好,另一方面,那個還真挺炫的,讓我在朋友圈里‘酷’了一把。”曉峰表示,自己身邊還有好幾個抽煙的同事也因為他而迷上了電子煙。
后來,曉峰開始認真研究各個不同品牌的電子煙,“我大概試了四五種,最終還是比較喜歡便攜式的,小巧,顏色選擇多,口味也有多種,用起來也方便,充一次電可以用很久。”曉峰說,在花費上,與以前抽傳統香煙比較,抽電子煙稍微貴一些。
曉峰晃了下自己手上的一只寶藍色的電子煙,記者一眼看上去以為是支筆,“我現在習慣用這個國產品牌的,煙桿299元,煙彈99元一組3個,每個大概相當于1包傳統煙。抽電子煙心理上覺得尼古丁量少一點,大多還號稱沒有焦油,但到底里面成分如何,我也不清楚,只能說抽電子煙時,旁邊的人只看到煙霧但聞不到什么味道,所以在家里煙癮上來時,我抽電子煙不會挨罵。”
曉峰坦言,他也看過一些關于電子煙危害的文章,但是沒辦法,自己一時半會還戒不了煙,“電子煙,它畢竟有個‘煙’字,雖說有各種水果口味,但不論是用煙絲的還是用煙油的,都是有尼古丁的,所以我還是希望不抽煙的小伙伴慎重,不要因為覺得很酷,就玩這個,這真不是一件趕潮流的事,很容易上癮的。”
2018年5月份才“入坑”的95后小伙子嚴凱(化名)算是個新人,他強調,“我只抽一個國外品牌的電子煙。”嚴凱說自己身邊有不少年輕人都喜歡玩這個。
挺酷的,和朋友在一起玩時,很有腔調。嚴凱坦言,說穿了,耍酷,就是大多數年輕人一開始入坑的原因,“花費不高,耍酷效果挺好,尤其適合自拍。”
嚴凱說,在他身邊,有不少壓根不抽煙的年輕人也玩起了電子煙,稱自己是玩家,追求大煙霧,熱衷煙油DIY、花式吐煙圈,這也是年輕人強調的,電子煙是一種“生活方式”。近幾年,全國多地出現不少電子煙體驗加零售店。
不過嚴凱最近也有煩惱,新的電子商務法新年開始實行,這意味著代購受到規范。“我們玩的牌子,是需要代購的,以后限制多了,我玩的電子煙可能會斷供。”
但針對電子煙的戒煙效果和危害,一直有不同聲音。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布發報告說,沒有充分證據證實電子煙可以幫助戒煙。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項研究顯示,電子煙可能更容易導致尼古丁成癮。
目前,全球90%的電子煙都產自中國,但市場占有率并不高,有分析稱,如果電子煙滲透率提高,中國市場將超過歐美總和。
(以上內容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新華社、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新浪新聞、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