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1290億元,190GWh。
前者是2018年9月-11月動力電池投資總額,后者為2018年9月-11月擴建/新建動力電池產能規模。(部分企業未披露投資金額及產能)
初步盤點投資情況發現,共有8家企業擴建/新建產能,主要包括萬向、捷威動力、孚能科技、聯動天翼、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國能電池、深圳錦緣。
相比于今年1-8月動力電池投資情況(戳此查看:投資總額超600億看2018鋰電產業資本“流向”),9月-11月投資主體企業并未有所變化,皆以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為主;不同的是,此前已公開披露企業投資金額皆不超60億元,而本輪新建/擴建產能投資金額超100億元的就有4家,且規劃產能規模不低于20GWh。以下將分別從投資金額、資本背景、擴產主體方面進行分析。
從投資金額來看,前三名企業合計投資總額約1036億元。其中金額最多產能規劃最大企業皆屬于萬向集團,其計劃投資686億元建設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謂空前絕后。
從資本背景來看,在動力電池市場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選擇擴產企業主要是擁有強大資本背景支撐或已經獲得了資本的鼎力支持,這類企業投資金額都相對較高,代表企業包括萬向集團、孚能科技、捷威動力。
目前,孚能科技已經實現C輪融資5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中國風投基金、國新國信東吳海外基金、興業銀行、東興資本等。
再看捷威動力,2018年7月其獲得國內資本巨鱷復星國際投資后,開始著手全面布局新能源產業鏈,并將持續賦能提升研發能力和產能,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拓展其他主機廠客戶。
從擴產主體來看,這類鋰電企業本身已經在行業具備較好的產品口碑、深厚的技術沉淀以及穩定的客戶群,主要以擴產為主,并且都是今年前10月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榜單“常客”,代表企業包括萬向、孚能科技、鵬輝能源、億緯鋰能、國能電池。
根據統計數據,2018年1-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的電池企業合計產能約30GWh,市場占比占整體的86%;其中,孚能科技位列第四,億緯鋰能、國能電池、萬向、鵬輝能源分別位列七、八、九、十。
值得關注的是,外資背景企業也在加快產能建設,以便在未來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能分得一杯羹。以聯動天翼為例,該公司計劃投資200億元建設年產30GWh動力電池項目。支撐其完成新能源野心的背后,與其2016年10月獲得松下電器戰略投資密不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