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2018年已快接近尾聲,回顧今年整個國內三元材料市場,不難發現:
價格方面:
隨著年初碳酸鋰等原料價格從高位的下跌后,三元材料市場一季度雖表現強勢穩定,但從5月份開始也呈現逐波下跌走勢,從今年最高的24萬元/噸下跌至10月底的17萬元/噸左右,跌幅達到29.2%。
產量方面:
在一季度的三元材料產量同比出現60%的增長后,二、三季度產量的同比增幅都未超過50%,這也顯示出市場的需求并未達到之前的預期。
市場方面:
除了下游鋰電池產業集中度高以外,2018年三元材料市場也同樣出現“大戶訂單來不及接,小戶產能過剩”的現象。今年三元材料產量增長勢頭明顯的企業有:貴州振華、廈門鎢業、當升科技、江門科恒等。企業之間產品差異度明顯,在材料價格出現下跌后,今年單晶三元材料更受市場追捧,高鎳產品更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各企業都在不斷嘗試及試樣,等待下游市場需求的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