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分析 > 鋰電巨頭提議“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捅破了什么

鋰電巨頭提議“禁售燃油車時間表”捅破了什么

來源:時間財經 | 作者:admin | 分類:分析 | 時間:2018-11-15 | 瀏覽:8841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中國真的需要一張燃油車禁售表嗎?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建言說:“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為使整個產業有穩定的發展預期,建議盡早明確禁售燃油車時間表。”

王傳福.jpg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建言獻策,“應該給燃油車一個禁售時間表,進而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努力把智能化、自動化、電動化結合起來。”

上述消息傳出后,再度引發市場熱議。贊成者認為,“禁售燃油車”是大勢所趨,制定時間表有利于政策明朗化,給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提速。反對者則提出,要減少“無形之手”的干預,電池廠商作出上述提議可以理解,但過于自私。

事實上,自2017年9月工信部相關領導提出“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售時間表研究”以來,“禁售燃油車”一直是行業熱議話題。

從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彎道超車來講,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電能化方向轉變,“禁售燃油車”有助于搶占新一輪制高點,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機遇。工信部相關領導也表示,“工信部目前已經啟動相關研究,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時間表,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

與此同時,國內外各大汽車廠商也紛紛推出停產燃油車計劃。其中,沃爾沃和瑪莎拉蒂最為激進,停產燃油車的時間都定在2019年,其余車企多選在2020至2025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也是推動該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自2011到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從不足1萬輛增長到78萬輛,銷量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目前,國內已形成較為完備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多個環節都出現頗具競爭力的企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是動力電池領域雙雄,二者市場份額遠超其他企業。

汽車分析師鐘師對時間財經表示,工信部提出“禁售燃油車”后,市場解讀存在很大誤區。“禁售燃油車”的要求其實很低,廠家只要采購一些啟停裝置,就能脫離苦海。只不過,有的企業不愿掏這個錢,甚至一點點改革都不想做。電池廠商則是“禁售燃油車”的最大獲益者,他們恨不得從明天起全部變成純電動車。

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首席汽車分析師程曉東部分認同上述觀點。他告訴時間財經,今年汽車行業整體市場環境不好,大家都期望能有一些政策推出來,比如當年的“汽車下鄉”。從企業角度來講,肯定希望利益最大化。比亞迪、寧德時代作為電池廠商,在“禁售燃油車”這個問題上就會表現得更積極。


大勢所趨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至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滲透率達到11%,同年燃油汽車銷量將到達拐點,步入下行趨勢。長期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成長到10萬億元量級。

過去幾年中,受外部排放法規、政府政策推動及特斯拉入局等因素影響,全球主要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逐漸由觀望、試探轉為發力。

自2017年以來,汽車廠商陸續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車型,但大多仍基于傳統燃油車平臺開發,存在諸如電池續航、保值率及空間布局等問題。這使得電動汽車整體性能無法做到最優,對消費者吸引力不足。

新時代證券分析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將會經歷四大階段:公共交通領域的電氣化、貨物流通領域的電氣化、貨物流通領域的電氣化、商業運營領域(出租車和網約車等)的電氣化及私人用車領域的電氣化。

公共交通領域的電氣化將帶來50-80萬輛需求,至2020年有望完成大規模替換,替換動力主要來自財政補貼和公交車運營補助等;貨物流通領域的電氣化需求約為300-500萬輛,至2025年左右完成,目前京東、菜鳥網絡、順豐等都在推進替換工作,一方面來自政策倒逼,同時也可降低運營成本。

隨著車輛故障率的下降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新能源汽車也開始在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逐步得到推廣。這一替換進程有望到2030年完成,并帶來3000-5000萬輛需求,滴滴已經計劃在2020年前推廣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

最后一個階段是在私人用車領域。新時代證券預測,該領域有望帶來2億輛以上的市場需求,替換高峰會出現在2030年左右,并一直持續下去。

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首席汽車分析師程曉東表示,從國際國內情況來看,燃油車禁售都是大勢所趨,但要短時間內馬上禁售也不太可能。原因是多方面,大城市汽車市場已經飽和,都在限購;充電樁基礎設施還不健全,而且這個行業也離不開國家扶持。


不必悲觀

據中汽協統計,2017年中國新能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增長53.8%和53.3%,滲透率達到2.7%。2018-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達到112、156和223萬輛,動力電池需求可達50.62GWh、69.78 GWh和99.00GWh。

新時代證券認為,當前國內電動車產業鏈正處在盛宴之后的陣痛期,前幾年的高景氣使得很多企業大規模擴產,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同時疊加了補貼的退坡,短期風險來自補貼的超預期下調。

近年來,為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補貼和優惠政策。據中信證券測算,2014至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總額分別為200億元、937億元、1159億元、663億元。自2017年起,上述補貼開始加速退坡。

補貼退坡給整車、電池等細分行業帶來巨大壓力。數據顯示,2017年整車、電池毛利分別比2016年下降120億元、34億元,此外產能過剩問題也較為突出。到2018年后,由于補貼繼續退坡,電動汽車行業整體處于低谷期。

此外,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據《經濟日報》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國內共有39起較為確定的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包括充電時起火、行駛中自燃、發生交通事故燃燒等。

在汽車分析師鐘師看來,完全不必如此悲觀。他認為,電動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級是“啟停”。啟停裝置屬于弱混,對節油、環保都有很大好處。普通燃油車電池較小,作用單調,發動時候能帶動起動機就足夠。啟停裝置裝進去后,電池就變大了。

電動化第二步是能量回收,這就需要更大的發動機,回收的電需要適當體積的電池去蓄積。蓄水池太小的話,就裝不進去。到第三步,插電混合型后電池變得更大。通常車在啟動前就要把插頭插進去,這個電池就相當大了。第四級是增程式混合動力,最后才是純電動車。

鐘師認為,只要燃油車加了啟停裝置,就已經不是純燃油車,而且這個裝置已經越來越便宜,實現難度并不大。“禁售燃油車”,并不是說以后不能燒汽油,而是說燃油和電的比例發生變化。所謂“電動化”,就是用電比例越來越高。

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首席汽車分析師程曉東則認為,國內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已經有很深刻的認識。

“從我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車企都是兩條腿走路。即便以燃油車為主的企業,他們的電動汽車也基本能達到量產水平,只是他們以市場為主,現階段不去主攻電動車領域。如果政策很明朗,恐怕沒有哪家企業說我做不出電動車。客觀講,目前國內車企都有這個水平。所以,排不排時間表并不重要,更應該交給市場決定。”程曉東對時間財經說。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