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分析 > 為什么說2018款日產Leaf電動車是史上最糟糕的版本?

為什么說2018款日產Leaf電動車是史上最糟糕的版本?

來源:42號車庫 | 作者:admin | 分類:分析 | 時間:2018-07-13 | 瀏覽:14119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事實證明,成功的經驗可能讓人變得更好,也可能讓人變得更加盲目。

電動車的戰壕里,一直有兩條并行發展的分支,隨著時間的推進開始慢慢相互滲透。

0.jpg

其一是新生代電動車,以科技產品模式來打造交通工具,這點讓它天然具備明星氣質,舉手投足粉絲無數。其二是古典電動車,以電動力取代傳統燃油動力,其余部分沒有做太大的改動,由于便宜和可靠屢屢登上銷量榜冠軍。

新生代電動車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性感有魅力,這點人人皆知。只不過性感和魅力是需要相應的購車成本的。預算沒有那么高怎么辦呢,選擇一款古典電動車,可能不夠智能,不夠開放,但是實用、可靠并且值得信賴。

這是古典電動車的生存之本,代表車型Nissan Leaf。

Nissan Leaf,曾被譽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型,多次登上全球電動車銷量榜冠軍,被多家廠商和研究機構列為經典案例的研究對象,在媒體和客戶眼中一直口碑甚好。

2018款 Nissan Leaf 初上市,以全新的形象,更高的電池容量以及更長的續航,吸引不少粉絲,銷量走勢穩健。

然而這一切最近發生了變化。


口碑的逆轉

有一個用戶開著最新款40度電的Leaf到了充電站,使用了快充服務后,把體驗po上了推特。

1.jpg

我一點兒也不高興!

視頻中的體驗是這樣的,該用戶使用了50kW的快充充電樁,前兩次情況還算正常,到了第三次充電的時候,由于電池過熱的原因,居然只剩下22kW的充電功率了,并且充電過程中再也無法超過24kW。

2.jpg

他不是一名普通的車主,而是從2011年就開始賣Leaf的渠道分銷商。他強調,這個現象在老款24度和30度的Leaf上從未出現過,而在2018款的Leaf上發生的概率是 100%。

3.jpg

一個又一個車主開始把信息傳到網絡上。

不僅僅是充電速度的問題,當你高速駕駛新款Leaf時,也會很容易發現電池過熱的現象。

在SpeakEV論壇上,關于Nissan Leaf充電速度的帖子已經蓋了快200層。而在Twitter上,大家蓋起了以 #Rapidgate 為話題的大樓。討論從今年的二月份延續到了現在。

在大家憤怒地攻擊廠商的時候,有人得到日產經銷商的回復是,為了對電池進行過熱保護,最新款 Leaf 每天限制快充次數,一天之內充電達到一次以后,就會自然降低速度。

第一次40kW,第二次27kw,第三次22kW,這是來自車主的實驗數據。

那你要開長途的話怎么辦呢?別想了。

4.jpg

回顧一下這款車,最初的宣傳是0-80% 充電只需要40分鐘。

廠家必須召回這款車!這是來自用戶的憤怒。


哪里出了問題

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款車缺乏熱管理系統,而是使用自然冷卻系統進行電池的冷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被動冷卻系統。

所謂被動,就是缺乏對外部環境的主動控制力。與此相對的,水冷系統就是主動冷卻系統。


Nissan Leaf并不是故意在最新款車型上進行簡配的。Nissan Leaf的老款車型一直使用的自然冷卻系統,以及來自AESC的電池和Calsonic Kansei的電池管理系統。

來回顧一下我們之前在麥肯錫報告中翻譯過的圖,這次你可以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5.jpg

6.jpg

自然冷卻系統的不可控性體現在,當它面臨高速行駛,或者快速充電的場景時,不得不使用限制性能的辦法來維持車輛的正常運行。

如果說,早期的電動車開發因為成本和技術的考量,減少熱管理系統的投入,情有可原。但是當新款Nissan Leaf搭載了更大的電池,擁有了更高的續航能力,打入了可高速行駛的區間之后,用戶對這款車也自然抱有長距離行駛的期待。

然而,日產的選擇是避而不談,對產品如此,對輿論也是如此。

有人在 #Rapidgate的話題下發了順利充電的帖子。

7.jpg

不要驚喜,這是Leaf的第一代車型,24度電的版本。

8.jpg

也就是說,日產花了七年時間,把產品體驗打回原形。

這里有一個可探討的理由是,2018款Nissan Leaf用了 NCM 622 的電池,雖然能量密度更高,但同時熱穩定性更差,碰到電池過熱問題的表現甚至可能不如老款車型。廠商在進行車輛測試的時候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

你難以想象,一個有著多年電動車開發經驗的廠家,對待用戶竟如此粗暴?

不僅如此,除了續航的增加以外,2018 款Leaf在能耗上毫無改進,甚至更加糟糕。

根據EPA的數據,2018款Nissan Leaf和上一代車型比起來,混合工況下的能源效率同樣是112 MPGe,一點兒都沒有變化。

9.jpg

這里解釋一下,MPGe的意思是每加侖汽油能行駛的英里數,代表的是一款車的能源使用效率。在電動車領域,MPGe相當于每 33.7 度電所能行駛的英里數。

現代Ioniq至今保持著EPA電動車榜單里能效排行第一的位置,136 MPGe,百公里平均耗電15.7 度電。特斯拉Model 3的成績是126 MPGe,百公里平均耗電16.7 度。

10.jpg

而 Nissan Leaf雖然維持了和上一代車型一樣112 MPGe 的成績,但是卻弱于同級競爭對手和第一代24度電Leaf的114 MPGe的成績。換算成百公里耗電量,第一代車型是百公里耗電18.7度,而最新款車型是百公里耗電19.1度。

也就是說,Leaf 只是做了表面續航數據的迭代,但是犧牲了電動車用車體驗中最根本的性能。

如果要追究更深層次的原因,日產在Leaf賣得最好的時候要把電池廠給賣了,把AESC的51%股份賣給中國的金沙江創投,當然更有意思的是,路透社最近報道,這筆交易已取消。電池廠暫時沒人接盤,這是后話。

這筆交易一開始是很多人拍手叫好的,以寧德時代為例,把電池廠獨立看上去是最有利的發展路徑。表面上看上去很美好,實際上日產要選擇LG化學作為下一代Leaf的電池供應商,這是日產計劃中的真正換代的版本。

在更換供應商之間的尷尬時刻,日產只能沿用過去的方案進行過渡,犧牲的是消費者的利益。

而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廠商沒有深入地掌握三電核心技術,那么它在產品的開發中將容易陷入不可控的被動情況。

另外一個數據統計則顯示,Nissan Leaf的電池衰減情況也十分糟糕。24度電的版本,五年衰減20%電池容量,而30度電版本的衰減速度更有甚之。

11.jpg

電池遭遇高溫損傷的壽命是不可逆的。

唯一可能可以圈點的就是,Leaf較早應用了熱泵系統,成為一款更耐低溫而不是高溫的電動車。

當一款古典電動車連電相關的性能都做不好時,你還能期待什么呢?


電動車的核心體驗

最近,有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是關于蔚來ES8在120時速下的續航表現。由于用戶的實測數據樣本有限,并且存在真實場景的不確定性,我不想直接采納這個數據作為這款車的最終結果在此討論。

但是,可供參考的是,蔚來ES8在高速續航下的表現恐怕低于一些用戶的期望。

到底是技術的門檻還是對高速用戶體驗的不夠重視呢?

我更想談的是后者。

在說之前,還要揪出另外一個被稱為傳統車企真正電動車產品代表的捷豹I-PACE,理由是這一款I-PACE 只支持最高50 kW 的快充網絡,并且不支持三相電。

12.jpg

如果你連上一個11 kW的公共充電樁,最后只能得到3.6 kW 的電。

用戶在論壇中紛紛投訴,連寶馬 i3、奔馳 B-class、雷諾 Zoe 都支持的充電功能,捷豹卻不提供。更不用提有自己超充網絡的特斯拉了。

這些表現讓人驚醒,這一代電動車產品的項目開發人員,他們到底有多長時間的電動車駕駛體驗呢?他們平時開電動車嗎?

當我們在談一款電動車的綜合用車體驗時,我們談的是續航、能耗、充電速度和充電網絡密度的綜合表現。

這里有比較細膩的層次,既有車輛在不同工況下的單次續航表現,又有車輛要進行長距離行駛時,所需要的單次續航+充電次數+單次充電速度的綜合評估。

這里既包括產品的性能支撐,也包括充電體系的服務支撐。當然,對外部的依賴性越低越好。

如果我們把動態性能看作一款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最基礎性能,那么電動車的最基礎性能則是電動出行的綜合體驗。

以前,我們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是技術的瓶頸。但并不是所有跟電池有關的問題都存在技術壁壘。

電動車的確現在還不具備打入長途市場的實力,但如果一款電動車連打入長途市場的決心都沒有,那注定不是有追求的選手。當我們在大談下一代車 800 伏電壓結構,350 kW 的快充網絡時,這里還有好多車型處于 40 kW+ 充電的原始時代。

對了,下一代 Leaf 被拍到了支持100 kW+ 的充電速度。

13.jpg

14.jpg

嗯,那你把這一代用戶當成什么了?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