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東芝(Toshiba)19日發布新聞稿宣布,旗下事業公司 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 Solutions 已和雙日(Sojitz)、巴西礦山公司 Companhia Brasileira de Metalurgia e Mineraca(CBMM)締結共同研發契約,將共同研發使用鈮鈦氧化物(Niobium Titanium Oxide,NTO)的鋰離子電池用負極材,目標是研發出具備高能源密度、可進行急速充電的電動車(EV)用次世代鋰離子電池材料。
東芝攜CBMM研發電動車鋰電池 續航拼增至3倍
東芝2008年推出采用鈦酸鋰的鋰離子電池產品SCiB,之后在2017年成功試做出在負極材使用NTO的高容量次世代鋰離子電池(以下稱次世代SCiB),而和現行采用石墨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相比,NTO負極能發揮2倍的能源密度,東芝并計劃于2020年度量產次世代SCiB。
鈮是稀有金屬的一種,CBMM為全球最大的鈮生產/銷售商,雙日為CBMM的股東之一,且是CBMM的日本市場總代理商,東芝期望借由和雙日、CBMM合作,壓低鈮采購成本,研發出性能、價格皆能兼顧的產品。
產經新聞報導,東芝目標是研發出在相同尺寸下、續航距離可增加至現行3倍的電池產品。
日經新聞報導,東芝期望借由和雙日、CBMM合作,研發出容量可較現行提高5成的鋰離子電池,搭載在EV上,充6分鐘電就可跑 320km。據報導,三菱汽車的i-MiEV及鈴木的EV皆采用了東芝的鋰離子電池,且東芝去年和鈴木、DENSO在印度設立電池合資公司,計劃投資200億日元在印度設廠。
寧德時代上市以來連續8日漲停
我國有許多上市零部件企業,但沒有哪家企業的上市像寧德時代這樣引人關注。作為第一家上市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被關注的同時也被業界寄予厚望,畢竟這樣優質的自主零部件企業太少了。截止6月21日,寧德時代上市以來連續8日漲停,股價報70.54元,總市值達到1532億元。
新能源汽車給了我國汽車產業千載難逢的趕超機遇,但這個機遇時間不會太長,稍縱即逝,必須緊緊抓住。要想全面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制造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國零部件企業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現狀也不足以支撐產業全面達到非常高的水平,230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已形成產能結構性過剩、優質電池不足的局面。為此,政策應該向優質企業傾斜,加速市場優勝劣汰的步伐。
據了解,去年寧德時代招聘了150多位博士,研發隊伍還在不斷壯大。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有研發技術人員3425名,占員工總數的23.28%。
對于寧德時代來說,招聘研發人員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真正舍得投入資金搞研發。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寧德時代研發費用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3%、7.27%、8.02%,總計分別為2.81億元、10.81億元、16.03億元,可以說是逐年攀升。這與我國零部件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平均2%的比重形成鮮明的反差。
在研發上舍得投入,終會帶來豐厚回報。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寧德時代分別申請專利226個、691個和849個。截至2017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擁有已授權的境內專利907項、境外專利17項,正在申請的境內和境外專利合計1440項。
重視技術和質量的企業終究會被市場認可。2015~2017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分別為57.03億元、148.79億元和199.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87.26%;凈利潤分別為9.31億元、30.22億元和39.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0%。在制造業利潤普遍微薄的情況下,寧德時代的利潤增速令人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