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SEV項目叫停!
這則消息成為了籠罩在新能源汽車新勢力代表車和家上空的一片陰云。
近日,盡管有與滴滴這樣的獨角獸級企業合作、B輪融資30億,兩年半以來累計獲得融資57.55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好消息加持,但裹挾在其中的確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苦澀,一直以來全力沖刺的SEV項目遭到政策打壓,而被迫放棄。
李想也最終于近日承認了戰略上的重大變故。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親口宣布了曾經被車和家寄予厚望的“小和美”項目最終流產。
“SEV是車和家為出行場景打造的產品。我們判斷與滴滴合作,比用SEV做出行好10倍。所以從企業戰略上,我們選擇與滴滴合作。”李想對媒體如是解釋停止SEV的原因。但看似主動選擇放棄的背后,是國家政策對于松綁“低速電動車”的遙遙無期。
車和家創立于2015年7月,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商。此前,李想曾公布過車和家的新車規劃,包括一款小而美的SEV和一款大而強的SUV,滿足90%的城市出行需求。據車和家官方介紹,車和家提供的產品將擺脫對于充電樁的依賴,很好的解決當下城市充電難的問題,一站式的服務體系將有效地提升用戶購買和服務的效率。
SEV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外界分析認為,從法律的角度,SEV仍然屬于低速電動車,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因而無論是賣給消費者還是拿來做運營,都沒有一個合法的身份。這是令李想和車和家最終“忍痛割愛”的主因。只不過,此時與滴滴合作網約車成為了一個絕好的借口。
“流產”SEV對車和家影響大不大?按照李想的說法,“車和家在SEV項目上的投入,只占今天累計融資額很小的比重。”但大家都明白,對于爭分奪秒的造車新勢力而言,整整兩年時間的機會成本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同為車和家股東的李斌,就對此曾經有過精辟的觀點,為了搶時間其主動放棄主動申請資質的路徑。“2018年各合資企業都會推出新能源汽車,我算過明年1個月的機會成本就是10個億,如果按照資質申請的流程,可能2019年交付車輛才能最早交付車輛。”
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一位出身草根的創富榜樣,李想一直以來都以務實低調、思路清晰著稱,車和家造車至今,沒有開過任何一場新聞發布會,同PPT造車絕緣是這家造車新勢力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遭遇如此變故,是外界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揭示了所有造車新勢力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真相,即吹不吹牛皮,跟驗證戰略的風險沒有任何關系。
造車就是一場賭博,戰略的選擇同樣是一場豪賭。SEV的流產,對李想是一個壞消息,也是其他玩家的壞消息。
隨著造車新勢力進入到第三個年份,隨著融資、戰略逐漸落地,各家也紛紛進入到戰略執行的高風險期,精心設想的戰略和瞬息萬變的實際能否按計劃推進?這是“李想們”需要共同面對的考題。
在SEV上賭輸了是事實,但能否迅速爬起來是需要李想馬上行動起來的難題。投資不等人,在SEV上輸掉時間的車和家,SUV和網約車就成為了沒得選擇的“底牌”了。
賽道很寬,時間很緊。造車的周期沒有彎路可繞,SEV工廠的改造、與滴滴團隊的磨合,首款SUV的研發進度都是壓向車和家的時間成本。
是否造車只有一次機會?輸掉一場就沒有翻身之力了?一步錯就步步錯嗎?到了創業“老司機”李想提交新答案的時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