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近日,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孫冬泉介紹,隨著國產膈膜的快速增長,膈膜行業的投資密集增加,投資過熱可能導致行業全面虧損。
根據統計,預計2017年中國市場鋰電池隔膜需求將達到2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5%,其中國產隔膜的產量約20億平方米,同比增長約66.67%,占全國需求的74%,國產隔膜產量增幅超過全國市場需求增幅,反映出國產隔膜替代進口薄膜的步伐加快。
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來了密集的投資。在2017年3月-10月,業內的大筆投資事件接連不斷。
其中包括,星源剛剛宣布在江蘇溧陽投資進行超過6條線的投資,新增年產能超過3億平米;上海恩捷宣布55億元投資隔膜生產領域,新增年產能超過10億平米;湖南中鋰2017年底16條線投產,2018年6月前達到20條線,年產能超過10億平米產能;北大先行在江蘇溧陽和青海西寧投資20條線,年產能超過10億平米;湖北江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4條線,年產能超過2億平米;美聯新材擬簡歷東美聯隔膜有限公司,并以該子公司為項目實施主體投資建設年產近1億㎡濕法隔膜;
爍普汽車動力鋰電池隔膜項目在長沙開工,擬在4年內分兩期建設20條濕法隔膜線,其中第一期建設8條濕法隔膜線,第一期年產能超過4億平米;金潤源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枝江投資4條線,年產能超過2億平米;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570)江蘇省常州市金壇華羅庚科技產業園投資“厚生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通過原來常州安瑞達公司,擬建設12條濕法線,年產能超過6億平米。
根據統計,截止2017年10月底已經公開的投資新線超過120條,新增產能超過60億平米。孫冬泉介紹,“全國還有超過20家企業有意向進入鋰電池隔膜行業,到2018年底全國鋰電池隔膜總產能將突破80億平方米。國內的隔膜產品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企業利潤率將會降低,隔膜行業可能進入全面虧損的狀態。”
孫冬泉分析,投資密集不利于技術提升:一是產能過剩,效益下降,企業沒有資金投入研發;二是一旦新隔膜材料、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出現突破,集中投資的設備將會面臨淘汰;三是鋰電池生產技術的變化可能對當前膈膜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美國特斯拉已經開發出固態鋰電池,一旦技術成熟,應用條件具備,將會對傳統隔膜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孫冬泉透露,在中國塑協電池隔膜專委會2017年5月以來對于鋰電池隔膜行業投資風險的不斷警示下,已有超過10家企業放棄了在鋰電池隔膜行業投資的想法,許多原本有意進入隔膜行業的企業也逐步理性。
孫冬泉介紹,鋰電池隔膜行業目前看來盡管面臨賬期加長、利潤率下滑等不利因素,但整個行業仍然處于上升階段,行業企業的經營風險可控,如果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行業企業仍然可以良性健康發展。
孫冬泉分析,行業內部有關濕法與干法工藝的爭論尚未結束,2016年、2017年企業投資所簽訂的生產線基本上都屬于濕法雙拉線,投資成本很高,而按照鋰電池行業發展趨勢,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因此未來隔膜的售價將會大幅下降,這樣投資小、成本底的干法隔膜將可能重新收到鋰電池廠家的青睞,目前濕法生產線投資者將可能會面臨開工不足、嚴重虧損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