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2017年5月,國內已有多家負極材料企業加大擴產硅碳材料,多家新增產能將于2017年年底開始陸續投產。行業預測,硅碳材料行業在2018年或迎來爆發,開始真正大面積登上鋰電池負極材料大舞臺。
繼此前高鎳三元材料布局熱潮之后,關于硅碳負極的產業化也開始提上日程。據行業研究報道,截止2017年5月,國內已有多家負極材料企業加大擴產硅碳材料,多家新增產能將于2017年年底開始陸續投產。硅碳材料行業在2018年或迎來爆發,開始真正大面積登上鋰電池負極材料大舞臺。
由于石墨碳類負極材料容量已做到360mAh/g,已經接近372mAh/g的理論克容量,再想提升其空間已很難實現。在這種背景下,克容量高達3500mAh/g以上的硅基負極材料應運而生,與石墨負極材料相比,硅負極材料的理論能量密度超其10倍以上。為了盡可能的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現國內眾多企業已開始加大對硅基負極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2016年中國鋰電池硅碳負極材料產量為600噸,同比增長呈現近3倍增長,市場總體體量雖仍相對較小,占比全年鋰電負極材料總產量不到1%,其整個鋰電硅基材料行業仍處于醞釀發展時期。但是,隨著動力電池的高速發展,未來兩年必將迎來鋰電池硅基負極材料的大爆發。
寧德基地作為杉杉科技原材料加工、生料加工、碳化到成品加工的生產基地,建成后的一期項目每年可實現產能2萬噸成品、5000噸碳化、
杉杉股份硅碳負極研發始于 2009 年,目前已經具備每月噸級的出貨規模。 參照公司建設規劃,公司 2017 年有望完成 4000 噸/年的硅碳負極生產規模,對于硅碳負極的研發和產業化速度明顯領先于行業。
目前,負極材料業務在杉杉股份歸母利潤中占比 20%左右。 參考公司 2016 年數據,負極材料業務已在上市公司利潤占比超過 20%,且具有顯著的市場競爭力,人造石墨產品市場影響力國內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負極材料的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張,也可為杉杉整體帶來較大的邊際改善。
總體而言,硅碳材料雖然在國內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只有小部分企業進入小批量試產階段,但未來隨著國家政策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激勵,硅碳材料作為高倍率、高能量型新材料是目前最具備產業化的首選材料,未來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發展必將再進一步促進我國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技術進步。杉杉科技提前布局,未來或領跑這個新興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