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及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33萬輛,已經取 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
截止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447,183輛,不過離目標銷量依然有著51,817輛的銷量差距。其中純電動的乘用車銷售146,719輛。
不管你接受不接受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都在有條不紊的涌入我們的生活。
但是,從今年開始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受到了挑戰。從乘聯會發布的統計數據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3748輛,較之2015年1月的4861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80%,但是與2015年12月的 3.7萬輛相比,環比下降63%,銷量減少超過2萬 輛,可謂是“斷崖式下滑”。
近日,新浪汽車就這些問題向數十位車企一線老總發起調查,他們是怎樣看待電動車的發展?銷量為何出現斷崖式下滑,阻礙在哪里?
針對電動車是否會帶來行業內的洗牌,主要廠商意見分歧比較明顯,主流觀點是會帶來一定的改變。其中,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普遍持謹慎態度,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陣營分歧巨大,這或與自主品牌在電動車領域的投入力度有關,一些已經在電動車領域推出旗艦產品的自主品牌堅定看好這一領域。
接近70%的廠商認為電動汽車帶來的沖擊將會在5年內表現出來。而部分自主品牌較為激進,認為電動汽車將在3年內帶來沖擊。總體看來,隨著電動汽車子領域的快速發展,廠商對于其影響將提前到來達成共識。幾年前,廠商普遍認為電動汽車是長期發展趨勢(10年+)。
據統計,老總們對電動車未來的預測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
1、大多數廠商認為領先主機廠可以將現有技術遷移到電動汽車領域,因此電動汽車不會產生太大的沖擊。
2、廠商壓倒性的認為未來會有供應商解決電動車以電池和電機驅動的供應商解決動力總成問題,車廠傳統核心競爭力不會動搖。
3、 在電池技術能否突破問題上,車廠觀點兩極分化嚴重。電池技術能否突破問題成為對電動車沖擊力判斷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同樣,在行駛里程是否會困擾車主方面,車廠觀點也存在嚴重兩極分化,構成電動車發展不確定性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5、看似老生常談,充電網絡建設難度依然被認為是困擾電動汽車發展的因素,但情況有所改觀,更多的廠商對此表示樂觀。
6、另外,多數廠商逐漸開始認為電動汽車補貼是錦上添花(非必要),而非是雪中送炭(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