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下午設備及電池專場會議中,東莞科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科銳”)副總經理劉海洋對國產動力鋰電池設備的機遇與風險進行了詳細分析。
3月30日,由新能源產業第一研究機構-起點研究主辦,由廣東省先進電池與材料科技創新聯盟承辦的“2016中國動力鋰電池CEO峰會暨起點金鼎獎頒獎盛典”在深圳·深航國際酒店隆重舉辦。來自新能源汽車、電池、設備及材料這一整條產業鏈的優秀企業超400位領軍人物出席了本次會議,共話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機遇與風險。
東莞科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劉海洋
在下午設備及電池專場會議中,東莞科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科銳”)副總經理劉海洋對國產動力鋰電池設備的機遇與風險進行了詳細分析。
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的同時,動力鋰電池中國力量也逐漸崛起。劉海洋分析,在政策支持下,比亞迪、北汽、眾泰、長安等中國整車廠商也迎來華麗逆襲;CATL、沃特瑪、北京國能、比亞迪、國軒等中國動力鋰電池企業也得到了快速成長。
“全球鋰電制造正在向中國集中。”劉海洋說,近兩年主流動力鋰電池大規模擴產,LGC、比亞迪、沃特瑪、國軒、力神燈中國動力電池主流企業大規模擴產。2015年動力電池有效產能為13GWH,預計2016年將新增10GWH產能。
鋰電池擴產的同時,鋰電池設備迎來黃金機遇。2015中國鋰電池設備市場規模為116億元,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225億元。
不過設備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機遇時,也表現出一些風險隱患。劉海洋說,目前行業存在著同質化競爭、安全問題、價格戰、賬期拖延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企業的影響很大。”
最后,劉海洋對動力電池設備行業發展總結,第一、國家扶持政策與支撐,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巨大,未來10年是高速增長期,中國動力鋰電池產業鏈受益于大規模產業化發展,將迎來技術和規模的全面提升;第二、鋰電設備行業要建立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聯合科研、學術機構組成產學研合作,攻克技術難關,為動力電池產業化發展保駕護航,高端鋰電池設備國產化是中國動力電池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3年將是動力鋰電池設備發展的黃金期。第三、東莞科銳主推的勻漿自動化生產系統、智能化連續式干燥系統,從動力電池整體生產解決方案入手,為動力電池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