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三公里出行成社區交通硬傷
進入21世紀,中國的城市化率以每年0.9%的速度在增長。預計到2015年末,城市化率將達到51%,將近一半人生活在城鎮。城鎮大規模居住區發展非常迅速,動輒數萬人的大社區已不再是個別現象,居民出行難問題也隨之而來。居民搭乘地鐵和公交,步行半小時是常態,而在社區邊緣的居民的步行路程就更遠了。在高峰期時段,人多路擠天天擁堵,出行的人們在等車和堵車中浪費了寶貴時間。公交路線的完善速度遠遠跟不上居民出行的需求,最后三公里的出行是社區生活的硬傷。
“三個12”變革最后三公里 松吉電動車風靡
一些地方政府倡導大型社區使用輕便電動自行車作為短途代步工具,緩解坐車難的問題。事實上,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的大型社區,輕型電動車的身影隨處可見,記者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在深圳街頭,每10輛電動車中就有3輛來自于“松吉電動車”這個品牌。據悉,松吉電動車是一家擁有十二年研發制造經驗的老牌電動車生產廠家,總部位于深圳,除了在北方開設了天津生產基地,2014年在惠州市開辟了3萬平方米的產業園,發展速度之快頗有“深圳風范”。
“變革最后三公里”,讓這家執著于“以顛覆電動車的決心做電動車”的企業熱門起來。2015年1月4日,松吉電動車發布第四代智能鋰電車,據了解,該車以“三個12”行業首創,引發媒體關注。“三個12”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個“12”是第四代智能鋰電車的鋰電池重量僅有1.2kg,并且體積也只有一個700ml的礦泉水瓶大小,這是行業罕有的技術,此電池采用快嵌式設計,整個電池嵌入車架,3秒實現快速取放,十分方便。這個對于身居高樓的消費者就很有幫助了,充電再也不用抬著整車上下樓,直接提起電池就可以回家充電了,而且騎車上班也可以在辦公室接著充電,可以說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整車的續航時間,只要有插座的地方都可以繼續充電,保持續航。
第二個“12”是整車只有12kg,筆者根據目前的行業鋰電自行車產品統計,這個重量是首例,況且,不僅整車重量減小,而且整車長度和折疊后的體積也大大地縮小,據筆者的測算,折疊后體積減少了50%以上。這是個什么概念呢?一般的小轎車可以放兩部這樣的折疊車進去,而且還可以多方兩個行李箱。對于平時熱愛戶外騎行和親子出游的消費者來說,超長途戶外和多個地方的騎行游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松弛有度,可以輕松享受騎行的過程,這正是松吉“4+2”6輪健康生活理念的體現。
第三個“12”是輪胎只有12寸,這個設計在傳統鋰電車中并不神奇,但是如果融合整車的性能來看,這個12寸卻包含了非常高的技術含量。首先,要保持車型結構的合理,車架需要更輕更小,使整車行駛符合人體工學的原理,快速省力。與此同時,即使是12寸的輪胎依然能夠承受近乎100kg的承重,高強度合金鋼圈外加一層保護。對性能的極致追求,促使松吉工程師銳意進取,在齒盤上進行了優化,使得傳動比達到1:3,等于是相同的助力,取得3倍的速度,達到省力省電的效果,而且這個速率還有奧妙,在腳踏助力的時候,這種速率最接近人體正常的呼吸頻率,使得騎行變得更加輕松。
在保持性能極佳的條件下還能做到更輕、更小、更靈敏確實是一種挑戰。第四代智能鋰電車從充電、騎行、攜帶,續航四方面全方位解決用戶離家最后三公里的出行問題,同時將“4+2”6輪時尚出行生活拓展到3公里以外更加廣闊的天地。松吉開發部工程師說道“它將有效填補公共交通系統與社區之間的空白,讓居民的最后三公里零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