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跨兩大領域 一片更加廣闊的藍海
隨著蘋果和小米智能手表相繼問世,智能可穿戴設備成為世界熱門,許多科技巨頭開始大規模涉足智能穿戴領域。例如,AirVR的一款虛擬現實眼鏡,把 iPad 戴在臉上,可獲得虛擬現實的體驗,把“大屏顯臉小”發揮到了極致。
而在自行車領域,智能頭盔、智能行車燈、智能車把等設備其實都已經出現,并且應用在了實際騎行中。
作為與自行車最為近似的鋰電自行車,毫無疑問的也即將步入智能化時代。鋰電車的發展歷史遠比自行車短,但它的發展步伐卻遠比自行車快,短短十幾年就已經備受全球關注。在智能化領域,鋰電車相比自行車的優勢在于,它擁有自動感應系統和智能動力傳輸系統,讓它的智能化領域更為廣闊,它可以橫跨智能系統和可穿戴設備兩大領域,從市場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片更加廣闊的藍海。
智能化領域先行一步 實用和價值是終極目標
在電動車智能化領域,松吉已經先行一步,在2014年率先將智能感應系統運用到電動車當中,推出了智慧電動車,擁有智慧識別、智慧控制、智慧動力、智慧修復、智慧防盜,五大智慧功能,其搭載的智能系統可在騎行過程中實時跟蹤播報整車的性能狀況及其他關鍵數據信息,并將整車自動調整到最佳狀態。由此可見,松吉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了電動車市場的新機會,并且先行一步將技術革新和電動車進行了融合。
松吉在電動車領域的智能化技術已經突破了物化的體現,將科技隱含于車身設計內。據透露,在松吉2015年即將發布的第四的智能鋰電車上,我們也許會看到智能化與可穿戴設備融為一體的鋰電車,這將會是鋰電車騎行體驗變革式的提升。
松吉和其他科技巨頭的智能化角度可能有所不同,松吉更加注重智能產品的普及性和給普通民眾帶來更優質的生活體驗,要做大眾化的智能科技,簡而言之就是“實用兼具價值”。智能化不是目的,使智能科技為生活服務,讓生活更美好才是松吉的終極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