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數據 > 動力電池步入0.3元/Wh時代,已跌破二三線廠商成本線

動力電池步入0.3元/Wh時代,已跌破二三線廠商成本線

來源:24潮 | 作者:admin | 分類:數據 | 時間:2024-01-29 | 瀏覽:29788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動力電池瘋狂內卷下,一輪更為慘烈的價格戰或在醞釀中。

1月16日消息,36氪PowerOn從多位產業鏈人士處獲悉,為了保證市場地位,寧德時代正在梳理產線資源,推動降本。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寧德時代正在向車企推廣173Ah的VDA規格磷酸鐵鋰電芯,標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單品路線。“24年中旬有幾家車企都會切換到這款產品,電芯價格相當低,加量不加價,目標就是10-20萬元的純電市場。”

與此同時,近日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也在內部通知,敦促團隊繼續降本:2023年,采購團隊通過層層篩選,去劣存優,充分招標競價等手段,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市場猜測,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強推降本下,動力電池是否會跌至,甚至跌破 “0.3元/Wh” ?

這絕非空穴來風,日前零跑汽車副總裁曹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零跑汽車的鐵鋰電芯采購價,已經做到了0.4元/Wh,年中將低于0.4元,他認為 “動力電池的價格可以壓縮到0.32元/Wh。”

0.32元/Wh是什么概念?

根據東吳證券分析測算,按照碳酸鋰8萬價格測算,龍頭鐵鋰電芯成本預計0.32元/Wh左右(不含稅),龍頭三元 523電芯成本預計0.45元/Wh左右(不含稅);而二線廠商鐵鋰與三元電芯成本約分別為0.37/Wh和0.50/Wh左右。

圖片

圖片

考慮到行業三線電池廠目前產能利用率預計僅有30-40%,且良品率較低,B品較多,預計鐵鋰電芯成本超0.4元/Wh,三元電芯成本可能超過0.6元/Wh。

同樣假設8萬碳酸鋰價格,根據東吳證券測算,鐵鋰電芯二線龍頭電池廠盈虧平衡點價格預計0.45-0.5元/Wh(含稅,對應pack售價0.6-0.7元/Wh);三元電芯二線電池廠盈虧平衡點價格預計0.6-0.65元/Wh(含稅,對應pack為0.8-0.9元/Wh)。

圖片

圖片

而據鑫欏鋰電數據,1月25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9.83萬元/噸,最低價為9.53萬元/噸,高于東吳證券預測值;另一方面目前方形動力電芯(磷酸鐵鋰)均價為0.38元/Wh,最低價降至0.33元/Wh;方形動力電芯(磷酸鐵鋰)均價為0.475元/Wh,最低價降至0.44元/Wh。

綜上分析,目前大部分二三線廠商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很多企業可能熬不過此輪洗牌周期。

而這一切都源于產業瘋狂且殘酷的擴張競賽。

EVTank數據顯示,到2026年年底,全球46家納入統計范圍內的動力(儲能)電池企業的規劃合計產能將達到6730.0GWh,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實際產能增長了182.3%。從實際需求量來看,EVTank在《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中預計2023年和2026年全球動力(儲能)電池的需求量將分別為1096.5GWh和2614.6GWh,全行業的名義產能利用率將從2023年的46.0%下降到2026年的38.8%。

而據24潮產業研究院(TTIR)統計,僅20家動力/儲能電池企業2025年產能規劃已達6188GWh若考慮全球范圍內其他產業巨頭的發展規劃,2025年全球動力/儲能電池企業產能規劃很可能將超過8000GWh。而根據市場最樂觀預測,到2025年動力/儲能電池市場的總需求也不過2010GWh。

行業共識,未來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可能都將進入超級產能過剩周期,市場博弈與洗牌進程可能進一步加劇。24潮產業研究院(TTIR)統計的一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與鋰電隔膜這6大核心賽道上,已知的企業產能規劃均遠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機構對市場需求的預測上限,未來三年內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首先看24潮產業研究院(TTIR)統計的一組數據:截止目前,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與鋰電隔膜這6大核心賽道上,已知的企業產能規劃均遠超2025年第三方研究機構對市場需求的預測上限,未來三年內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圖片

“過剩” 是制造業競爭的市場常態,但絕對過剩或巨量過剩,必將引起市場慘烈競爭和強烈洗牌。

近幾個月內,已有多位產業領袖公開呼吁警惕動力電池領域出現的 “超級產能過剩與瘋狂價格戰” 現象及風險。

比如在 “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 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榮華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早已經告別了過去 “少電、缺電、貴電” 的局面,國內電池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而且產能過剩的現象還非常嚴重。下一步,電池企業或將迎來自己的 “淘汰賽” 。

摩根士丹利也分析認為,中國市場的 “價格戰” 或將加速二線電池廠商進入產能整合與優勝劣汰的階段。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2023年的價格戰與慘烈市場競爭中,已經有很多企業近乎被淘汰出局。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數據,2023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3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了5家。

另外,2023年前3家、前5家、前10家動力電池企業總裝車量占比分別為78.8%、87.4%和96.8%,分別同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0.6、2.1和1.8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還在進一步提升。

去年11月底,一則天津市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捷威動力)的《公司停工停產、員工放假及培訓通知》震動業界。其通知顯示,捷威動力計劃自12月1日起停產,復工時間將根據公司經營情況另行通知。

隨后,捷威動力確認了這一消息,稱天津捷威部分中后臺支持部門員工停工,系公司根據戰略及業務需求做出的臨時業務調整。

捷威動力并非無名之輩。官網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12.18億元,總部位于天津,同時擁有鹽城、長興兩大生產基地,有效產能達到10GWh,在職人員超過2400名。2022年,其市場占有率排行行業第11,2023年前10個月,仍排在行業第13。

截至2023年6月底,復星國際(00656.HK)及其管理的基金持有捷威動力49.95%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復星國際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捷威動力營業收入達25.89億元,同比增長127.22%,未披露凈利情況。

據接近捷威動力的人士向媒體透露,捷威動力目前還沒有盈利,當前市場競爭激烈,短時間內亦看不到盈利前景。原有投資人不愿意繼續承受虧損,正在籌劃更換投資人,新的投資方可能會調整產能規劃。在投資方完成交接之前,公司決定部分生產基地暫時停產。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在價格戰爭狂潮下,幾乎沒有贏家,即便是產業巨頭也可能遭遇嚴重沖擊。以2023年第三季度(7-9月份)數據為例, 101家鋰電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同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97%,整體毛利率水平下降了3.52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降幅達48.84%。

即便是強如寧德時代,2023年第三季度其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增速也降至8.28%和10.66%,為過去三年來最低增速(2022年同期增速分別為232.47%和160.80%);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無論營收,還是歸母凈利潤均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且呈現加速下降趨勢;鋰電隔膜龍頭恩捷股份歸母凈利潤更是連續四個季度下降;正極材料龍頭湖南裕能第三季度營收與規模凈利潤也分別同比下降了10.30%和37.44%等等。

對于價格戰,華為任正非曾表示,一家企業的成功不是靠低價去贏得市場,而應該要靠技術。“低價格、低質量、低成本,會摧毀我們未來的戰略競爭力。企業必須有合理的盈利,才會去持續投資研發。沒有適當的利潤積累,把利潤打這么低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戰略上破壞這個產品。”

縱觀產業發展趨勢與變化,未來全球動力電池企業必將圍繞新技術、新產能、新資本等多個維度展開新一輪深度較量,競爭成敗必將對未來產業格局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筆者分析認為,未來擁有 “技術突破與持續創新力,先進產能布局與高效執行力,全球化布局與發展,財務健康與雄厚資本實力” 等四大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更具有穿越周期,持續發展壯大的基因與實力。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