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5月9日,銀保監會批復同意比亞迪受讓易安財險的消息受到普遍關注,該消息甚至一度沖上熱搜。比亞迪為何收購易安財險?業界眾說紛紜,促進汽車銷售、抄特斯拉作業等說法不絕于耳,比亞迪至今也沒有給予正面回應,這進一步激發了眾人的想象空間。不過,在筆者看來,比亞迪跨界收購易安財險,更像是縱深布局汽車后市場。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國內車企通過設立保險經紀公司入局保險業,比亞迪這次收購的易安財險公司,擁有官方授予的互聯網保險牌照。眾所周知,我國的保險業需要持牌經營,雖然兩類公司都帶有“保險”二字,但是業務類型有著較大差異:保險經紀重在各類保險產品的銷售,保險牌照則能夠“生產”保險產品。
汽車后市場主要包括汽車金融、維修保養、二手車交易、汽車保險、汽車用品等服務,各類服務聯系緊密,比如維修和車險。比亞迪入主易安財險,意味著未來有望獨立設計并推出車險產品,這將豐富比亞迪在汽車后市場的服務項目,加強服務的縱深度。
其次,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現狀為銷售市場帶來隱憂。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正式上線,但部分新能源車型的保費有所上調,這跟新能源汽車出險率、保險成本高于傳統燃油車不無關系,市場更是出現新能源汽車“買得起卻用不起”的聲音。
保險成本主要跟維修成本掛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的發展并不完善,車輛主要零配件都集中在主機廠手里,其對于配件等定價掌握了主導權,部分車企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和過度智能化,將車輛高昂的維修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承擔。
再次,龐大的市場規模是雙刃劍,忽視汽車后市場或將反噬比亞迪現有的領頭羊位置。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比亞迪全年實現銷量186萬臺,同比增長152%,拿下全球及國內銷量冠軍。進入2023年,比亞迪銷量保持穩健。比亞迪2023年4月產銷快報顯示,公司4月汽車銷量210295輛,同比增長98.3%,依然處于第一。
銷量第一的背后是數以萬計的比亞迪車主,后者在汽車后市場的服務體驗必將影響著比亞迪的現貨市場銷售。如果車險市場難以為比亞迪車主提供優質服務,甚至在車險費用上動手腳,即便比亞迪在維修保養層面能為車主保駕護航,也會間接影響到比亞迪的口碑,這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并不是個好消息。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比亞迪布局車險,看似跟風特斯拉,但并不是在抄特斯拉作業,二者業務邏輯有差異。2021年,特斯拉在美國率先推出自營車險產品,并從2022年起陸續取消和第三方公司的合作承保,還為特斯拉自營車險的車主開啟“安全評分系統”,通過自身算法評判車主駕駛行為,高分車主的保費會下降。如此看來,特斯拉在美國布局車險,有著特殊的社會環境,更像是自身技術的“衍生品”成果,該業務模式沒有覆蓋全美,也并沒有在中國落地。
比亞迪收購易安財險,似乎是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探路。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自主研發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注:電池、電機、電控),在自家汽車產品的維修保養方面,已有技術上的底氣,未來能否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新能源車險道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