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業績風水輪流轉,在新能源汽車空前發展之下,2022年鋰礦行業迎來了“盛世”。
7月14日,“中國鋰王”天齊鋰業發布業績預告,稱2022年上半年,集團預期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預計為人民幣96億元至人民幣116億元,同比增長約11089.14%至13420.21%。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公開信息后發現,除天齊鋰業之外,多家鋰礦企業的業績預告均顯示,2022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超了數十倍。而瘋狂的鋰礦也引起了資本狂歡,7月14日,新能源賽道再度領漲,鋰電板塊多股漲超10%。
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碳酸鋰價格為47.25萬元/噸,近一年內價格增長超過5倍。消息面,在北京時間7月14日,風投基金CraftVentures的一位合伙人大衛·薩克斯(DavidSacks)在推特上寫道:“如果今年還能證明什么的話,那就是沒有能源的獨立,就沒有安全(可言)”。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該條推文下回復稱:“絕對的。鋰電池就是新的石油?!?/p>
多家鋰礦企業凈利增超數十倍
(部分鋰礦相關企業業績增長情況;苗詩雨制表)
在各行業半年業績報集中預批的時間點,鋰礦業多家企業超數十倍的凈利潤增長引起了各界關注。
7月14日,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鋰業巨頭天齊鋰業披露半年報預期業績,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96億元-1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089.14%-13420.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84.6億元-103.8億元,同比增長約43625.90%至53549.51%。
對于增長原因,天齊鋰業表示,預計本報告期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主要原因系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回暖等多個積極因素的影響,報告期公司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較上年同期均明顯增長。
實際上,《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多家鋰礦企業的業績預告后發現,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鋰概念上下游相關企業,包括融捷股份、天華超凈、西藏礦業等企業的凈利潤扭虧、預增甚至業績大漲數十倍的并不在少數。其中,據融捷股份半年業績測算,其第二季度單季度的凈利潤增長,還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鋰礦企業喜報接踵而來,也讓資本市場再迎狂歡。7月14日上午,新能源板塊領漲大盤,其中鋰電板塊勢頭強勁,盤中南都電源漲幅逼近20%,科信技術、鵬輝能源、天能股份、星云股份、百川股份緊隨其后,漲超10%,截至當日收盤,鋰電池板塊整體漲2.38%。寧德時代、華友鈷業、比亞迪個股資金主力凈流入均超4.5億元。
對于鋰業的火熱,鑫欏資訊研究員張金惠在7月14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新能源汽車爆發速度超乎鋰電行業供應鏈的預判,是鋰相關企業出現業績火爆的主要原因。因為原料的稀缺,2021年以來,主要產品碳酸鋰的價格從5萬元/噸飆升至高點50萬元/噸,再回落徘徊在45萬元/噸的區間,原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加上近10倍的價格增長,也讓產業鏈企業的毛利一路走高。
鋰礦企業機遇、風險并存
據悉,2022年上半年,鋰礦行業相關產品的價格飆高。生意社、上海鋼聯等多數據平臺監測顯示,2022年以來,碳酸鋰最高價格超50萬元/噸,隨后回調,但截至當下,價格依舊高位震蕩。
據國泰君安證券7月13日發布研報顯示,電池級碳酸鋰散單成交價47-48萬元/噸,均價較前一周持平;工業級碳酸鋰成交價45.5-46萬元/噸左右,較前一周上漲0.3萬元/噸。從基本面判斷,短期鋰供需繼續緊張,鋰價維持高位走勢。
在此背景之下,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開啟了鋰礦之爭,年內不乏企業跨界買鋰礦甚至超高溢價搶鋰礦的消息。
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便已有寧德時代、未來股份、融捷股份、江特電機等企業加快對于鋰礦開采的步伐。其中,未來股份還擬收購瑞福鋰業、新疆東力的70%-100%股權,整合鋰礦開采、加工提煉等上下游產業,布局新能源產業。
但高回報往往意味著高風險,對于鋰礦來說也不例外。
張金惠提醒道,雖然當前鋰礦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0%以上,但相對部分企業來說,在各路甚至全球資金涌入的情況下,鋰礦的價格是存在溢價甚至虛高,企業此時選擇投資或者新買鋰礦都是高價高估值進入,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偏離行業正常周期增長軌跡的暴漲,對行業長期發展來說,并不見得好事,換句俗語來說,如今蹦跶的有多高,以后可能也會摔的有多慘。”張金惠說道,原料價格能夠近十倍增長達到50萬元/噸的高點,也可以在周期利好過后,重回5萬元/噸。
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鋰精礦價格走勢風向標的澳大利亞鋰礦商皮爾巴拉礦業(PilbaraMinerals)鋰精礦拍賣,在7月13日最新的拍賣中價格也出現下跌。據計算,此次拍賣的標的為約5000干噸、5.5%品位基準的鋰精礦,折合碳酸鋰成本約為45萬元/噸。
據悉,自2021年7月皮爾巴拉首次進行鋰精礦拍賣活動至今已進行7輪拍賣,前六輪價格幾乎跳漲,7月13日的拍賣是首次出現價格下跌。盡管鋰礦價格年內高位震蕩,但鋰精礦拍賣是本輪鋰價上漲的重要刺激因素,市場擔憂本次拍賣價格下跌或預示著鋰價見頂回落。
高歌猛進將持續多久?
的確,當前伴隨鋰礦全產業鏈爆發而來的,是各界對其高景氣能維持多久的探討。
張金惠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短期內,鋰礦價格高位震蕩的局面仍難改變。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依舊較高,加之鋰礦的開采具有3-5年的長周期性,這也就意味著短期內鋰行業原料緊缺的局面難以改變,預計增產的影響要到2023年才能有所體現。
百川盈孚鋰電分析師那雨萌也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下半年下游鋰礦需求預判不會冷清,依舊是有礦為王的局面,雖然下半年預計鋰礦價格上漲的幅度并不會太大,但也依舊在高位。
中信證券在相關研報中也表示,需求持續超預期疊加成本上行,鋰價在2022年下半年漲勢依然可期。但受產業鏈庫存累積和2023年供應緊張趨勢有望緩解等因素影響,預計鋰價后市漲幅或有限。判斷鋰價拐點或在2023年到來,價格或高位回落,2024年隨著供應過剩壓力增大,預計鋰價將顯著下行。
而從鋰礦企業角度來看,張金惠認為,利好之下也許難分伯仲,但等鋰礦高估值的潮水退去后,能否全身而退、保住合理利潤空間,才是考驗企業真正本領的時候。而到此時,鋰礦企業的業績也有可能會迎來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