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漢陽大學(HYU)3月7日稱,與LG化學簽訂了數百億韓元規模的二次電池相關技術轉讓合同。
在目前國內大學整體技術轉讓總額每年僅1000億韓元左右的情況下,一所大學簽訂了數百億韓元規模的技術轉讓合同,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事件。
領導此次技術轉讓的產學合作財團前負責人河成奎表示,這是產學合作史上的歷史性事件。
“我希望這能繼續激活國內大學的產學合作?!?/p>
LG化學最近從漢陽大學的儲能與轉換材料實驗室獲得了約40項高鎳(鎳含量超過80%)新技術專利,以加強其在二次電池材料方面的技術競爭力。這些專利被評估為在商業化后將電動汽車的行駛距離提高到 20~30%,同時也降低了高鎳的一個缺點是爆炸和燃燒的危險。占電池生產成本40%左右的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容量和壽命的關鍵材料,與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并列為四大電池材料。
LG化學的目標是將二次電池銷售額從去年的1.7萬億韓元擴大到2030年的21萬億韓元,并將營業利潤率提高兩位數。除此之外,漢陽大學和LG化學決定在本次技術轉讓后進行共同研發并開展產學合作獎學金計劃。
金宇升社長說:這種技術轉移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可以與企業共享大學擁有的核心技術,可以通過共同培養人力資源來投資于國家戰略技術。
LG化學的一位官員說:我們已獲得正極材料的優秀專利,以確保生產世界級電池材料所需的關鍵技術。“我們將繼續擴大產學合作,以確保下一代電池創新技術和人才?!?/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