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近日,東方基金基金經理在公開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大背景中,作為核心的電池環節首先享受到的是行業發展的β,電池企業會跟隨行業收獲成長。
其中,作為鋰電池產業鏈最核心的領域之一,鋰電材料的發展尤其引人關注。李瑞認為,在順應電池性能提升的技術方向,會出現一些使用量、滲透率提升或出現一些新型材料,是值得關注的。
從國內鋰電池企業的發展來看,和國際電池同業相比,我國電池企業具備較為顯著的比較優勢。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支持政策早于海外3-5年,這也給我國的中游產業鏈公司提供了明顯的先發優勢。同時國內龐大的新能源車消費體量,也幫助我國中游產業鏈實現了快速規模化。”李瑞說道。
具體來看,李瑞認為,國內的電池企業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先發優勢帶來的技術和工藝成熟度領先;其次,國內龐大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帶來的規模化優勢;第三,國內成熟的電池材料產業鏈帶來的低成本優勢。電池領域的優勢一旦形成,就會有自我強化的過程,領先的技術和工藝幫助電池企業拿到更多的車企配套,更大的規模化又會帶來持續的降本進而強化競爭力。
“未來,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消費市場,預計國內電池頭部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有望繼續保持。”李瑞說道。
事實上,眼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時期,不少頭部鋰電池企業開始了大幅擴產,在持續保證競爭力的情況下,有望影響全球鋰電產業的競爭格局。
李瑞認為,動力電池行業具備較強的技術、規模和客戶壁壘,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在技術儲備、客戶配套、資源保障方面都明顯領先競爭對手。目前國內市占率已經反映了這種領先優勢,雖然目前在海外市場占比仍然較低,但是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海外部分車企最新的采購規劃來看,供應比例正在逐步提升中。因此,除了受益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行業β之外,龍頭動力電池企業仍然具備市占率提升的α。
“電池行業是具備比較強的技術、規模和客戶壁壘的行業,隨著頭部企業規模、配套量的提升,其與二三線企業的差距也會逐步拉大,主要體現在客戶質量、盈利能力、技術儲備、上游資源布局等方面,因此二三線企業或者一些新入局企業的追趕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電池行業市場空間巨大,能夠容納不止1至2家的電池企業,電池企業要在這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我們認為至少需要具備客戶、技術、資源中的一項。”李瑞說道。
具體來看,在鋰電產業鏈中,上游的鋰電池材料是最受投資人關注的領域之一,而對于如何優選合適的鋰電材料標的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李瑞認為,在順應電池性能提升的技術方向,會出現一些使用量、滲透率提升或出現一些新型材料,是值得關注的。
“典型如CNT導電漿料,硅基負極材料,電解液新型鋰鹽LiFSi這類材料,本身產品的技術壁壘較高,且這些產品在導入初期,材料加大使用有助于電池性能提升,未來滲透率提升空間大,那么未來這些新型材料就能實現快于行業的增長。”李瑞說道。
分領域來看,在正極材料領域,李瑞認為能夠往前端形成一體化布局的企業會有更強的競爭力,“比如能具備冶煉(中間品)+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加工能力的三元正極企業,和布局磷礦+磷酸鐵+鐵鋰材料制備的磷酸鐵鋰企業,會更有優勢。同時,考慮兩種材料的特點,三元正極在高鎳技術上領先的企業會有更強優勢,磷酸鐵鋰正極具備實現更低成本的技術路線(如液相法等)會有一定優勢”。
在電解液行業中,李瑞則表示未來的趨勢主要是鋰鹽、溶劑、添加劑等一體化布局,以及新型鋰鹽、添加劑帶來的產品競爭力提升。電解液頭部公司在技術能力、產品研發迭代能力、規模效應等方面優勢會不斷強化,行業集中度預計會繼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鋰電材料企業也開始進行大規模擴產動向,但部分投資人擔憂擴產可能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產生一定的風險。
對于這一爭議,李瑞認為,跟蹤高頻數據能看到,全球電動汽車無論是滲透率還是銷量增長都呈現加速的趨勢,由此帶動了鋰電池產能和鋰電材料的需求實際增長非常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