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分析 > 工行博士:電動化時代下中國動力電池及鋰電材料優勢凸顯

工行博士:電動化時代下中國動力電池及鋰電材料優勢凸顯

來源:第一財經 | 作者:admin | 分類:分析 | 時間:2021-07-27 | 瀏覽:8413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6月28日晚,寧德時代發布公告,公司已與特斯拉簽訂協議,將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間,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這一消息再次引爆了中國動力電池市場。此外,有媒體報道,蘋果正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展開動力電池供應談判。作為上半年最火爆的話題,中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

image.png


  電動化是汽車三大發展趨勢之首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源、信息和智能三大革命迅猛發展,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呈現電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三大趨勢。對于汽車行業來說,能源革命是指傳統動力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變,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技術成為汽車的新核心技術,圍繞“三電”將出現并行于傳統動力系統產業鏈的全新產業鏈,以及與新能源汽車匹配的充電/換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體系。電動化疊加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共同推動汽車產業迎來新開發模式、新生產模式、新使用模式、新維護模式、新基礎設施、新出行生態圈,進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生態系統。

  我們認為,電動化是汽車行業升級的首要核心賽道,綠色低碳是汽車最核心的轉型方向。

  其一,從國家戰略來看,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把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放到核心戰略發展地位,制定一系列的戰略規劃以及法律法規支持產業發展,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歐洲、美國、日本等汽車產業領先國家和主要車企圍繞未來汽車電動化發展達成高度共識,紛紛發布電動化戰略目標,加快汽車電動化轉型。

  其二,從技術角度看,汽車電動化技術整體呈現出平臺化、一體化、輕量化、高壓化發展趨勢,電動化趨勢一馬當先。在不斷加嚴的汽車燃料消耗、污染物排放以及碳排放控制法規的背景下,汽車產品結構正由傳統內燃機占絕對主導的格局,進入諸多技術并存的動力多元化時代,節能汽車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共同進步、有效組合,未來將逐步成為汽車市場主流產品。

  其三,從市場前景來看,汽車電動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仍是市場主體,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市場主流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標志性、引領性產品,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集成載體。

  其四,從產業鏈價值分布角度看,電池、電機、電控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組成部分,成本接近整車的70%。從企業層面來看,幾乎所有國際重點汽車企業均發布了新的電動化目標和產品規劃,這充分反映了企業對于產業價值鏈的深度觀察和把握。


  動力電池是電動化核心賽道,中國有三大優勢

  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方向是嵌套著多個由于政策波動帶來的小周期的成長行業。剖析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游主要是鋰、銅、鎳、鈷、鋁等正極原材料,石墨及其他稀有金屬等負極原材料;中游環節是電池、電機、電控等零部件制造和組裝環節,其中電池產業鏈相對較為復雜,由電芯、BMS(電池管理系統)、Pack三個環節組成;下游則是整車廠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服務市場環節,包括整車銷售和后服務市場等。

  我們看到汽車電動化逐步提速的兩個明顯跡象。一方面,C端消費者購買比例顯著上升,意味著新能源車正在逐漸脫離政策扶持,形成市場化驅動。2021年1~6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9萬輛,其中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的比例達到84%,達到歷年以來新高,遠高于2019和2020年的53%和72%。另一方面,特斯拉Model3及其自動駕駛套件FSD、超快速充電(5分鐘、120公里)等標桿產品出現,充電樁普及、5G網絡鋪設、汽車應用內容端逐漸發力。

  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核心零部件市場規模達到2萬億元,動力電池產業鏈是新能源車中最重要的環節。從產業鏈價值分布角度看,雖然電池、電機、電控的成本接近整車的70%,但僅僅電池系統就占到整車的42%左右,幾乎占到了新能源汽車成本的半壁江山,電池系統無疑是短期內汽車電動化最受益的產業。

  動力電池行業是技術密集疊加資本密集的行業,當前行業逐步走向集中,未來行業的走向是寡頭壟斷。全球動力電池格局基本確定,寧德時代拿下全球所有主流車企定點項目,大半為主供應,獲取優秀整車廠的大量訂單可以形成電池產品的快速迭代,占據了全球動力電池的龍頭地位。據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數據,2020年寧德時代裝機量為34GWh,連續四年衛冕全球第一,寧德時代全球和國內裝機市占率分別為26.0%和50.1%,位列其后的依次是LG和松下。預計未來國內龍頭走向海外,長期將升級為全球龍頭,格局、競爭力都處在優化的上升通道。

  更為可喜的是,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孚能都陸續進入海外車企的核心電池供應鏈中,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體現出極強競爭力。中國電池企業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一是創新優勢。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較大,推動動力電池的降本將從供應鏈走向技術。創新突破,對降成本非常有利,這是企業在行業競爭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單體大電芯大大降低了外殼成本。如寧德時代創新采用CTP大模組、高鎳811等技術,使得產品成本大幅降低。此外,產品良率的提升也大幅減少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二是效率優勢。相比日韓巨頭,中國企業在管理層、架構、公司關系和主業的體制機制上有非常強的效率優勢,這對公司的創新、擴產、降本、研發、配套都起到核心優勢作用。由此帶出來的產能、成本和研發迭代,都將固化為核心競爭力。

  三是原材料優勢。動力電池上游是電池材料,直接材料成本占據動力電池電芯成本80%以上,因此電池材料是電池降成本的關鍵之一。建立完整可靠的供應鏈體系以及設備體系,不僅對電池產品的質量穩定是基礎保證,對于公司產能的擴張也是必要支持。


  動力電池產業鏈核心在正極材料

  鋰離子電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及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成為目前市場的主流產品,鋰離子電池的產業鏈又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是動力電池關鍵四大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解液材料和其他材料。正極資產最重,單GWh投資額在0.9億~1億元,是隔膜的2倍、負極的6倍、電解液的15倍,正極材料原材料占比超過90%,遠高于其他環節,正極行業市場空間最為廣闊。

  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成熟動力電池以國內磷酸鐵鋰和國外特斯拉的鈷酸鋰電池為主,更注重安全。但隨著汽車企業動力電池比能量要求大幅提升,國內品牌的乘用車也正在從磷酸鐵鋰路線轉向三元材料路線,而正極材料高鎳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未來將向著高容量、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高循環性能等方面發展。硅基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高,具有綜合性能優勢,成為行業下一階段應用趨勢。隔膜按照制造工藝可以分為濕法隔膜和干法隔膜。薄型化、微孔層表面涂覆無機陶瓷涂層或有機涂層是發展趨勢。鋰離子電池有機電解液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電解質鋰鹽、有機溶劑和添加劑。六氟磷酸鋰對負極穩定、放電容量大內阻小仍是未來鋰鹽發展的方向。電解液可以分為液體和固體電解液兩類。未來主要研究和開發的電解質體系主要集中在,實現液體有機電解液的大電流供電和聚合物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中游是鋰電芯的加工、鋰電池的封裝及模組的組裝,下游是動力電池廠。

  整體來看,中國的動力電池材料方面也具有三大優勢:一是品質優勢。中國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材料、電解液材料四大材料領域通過不斷追趕和創新,目前品質已經和海外龍頭企業接近,在高鎳正極、人造石墨、濕法隔膜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二是成本優勢。受益于資本開支低、人工制造成本低和生產效率高,中國材料制造成本遠低于海外,具備極強的性價比優勢。

  三是產能優勢。一方面,中國的設備成本和建設成本低導致了擴產成本低于海外,更有能力進行產能建設;另一方面,制造業呈現周期波動,行業景氣度較低時海外企業主動降低資本開支回收現金流,中國龍頭企業更加前瞻積極布局。

  四是企業家優勢。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中國企業擁有全球最優質的鋰資源,這也是動力電池產業鏈的最上游。中國鋰電材料產業鏈正在以奔跑式的速度占領全球新能源車產業鏈高地,并通過自身的產能、成本、服務等優勢迅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供職于工行,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