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91免费视频观看|成人av小说|久久精品影视大全|亚洲第一伊人

歡迎訪問鋰電網(li-b.cn),鋰電產業鏈服務全平臺!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  廣告單價 |  鋰電資訊
首頁 > 資訊 > 分析 > 虧損18億元的天齊鋰業能否2021年扭虧為盈?

虧損18億元的天齊鋰業能否2021年扭虧為盈?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admin | 分類:分析 | 時間:2021-04-24 | 瀏覽:243975
文章頂部

鋰電網訊:近日,國內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466.SZ,下稱“天齊鋰業”)發布業績快報和一季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0年,天齊鋰業歸母凈利潤虧損18億元,與2019年虧損59.8億元比起來,減少虧損的幅度近7成。此外,2021年第一季度,天齊鋰業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2.8億元至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資料顯示,天齊鋰業是收購優質鋰礦(SQM)債務增加才導致虧損,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的上升和鋰價的上漲,天齊鋰業將在2021年實現扭虧為贏。與此同時,有媒體表示,收購SQM股權帶來的后遺癥,天齊鋰業并沒有消化掉,仍存諸多不確定性。

image.png

  虧損18億元

  天齊鋰業是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業務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

  近日,國內鋰業巨頭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466.SZ,下稱“天齊鋰業”)發布業績快報和一季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0年,天齊鋰業營業總收入為32.4億元,同比減少33.08%;歸母凈利潤虧損18億元,但與2019年虧損59.8億元比起來,減少虧損的幅度近7成。此外,2021年第一季度,天齊鋰業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2.8億元至1.9億元,與2020年同期虧損5億元比起來,虧損幅度在減小。

  盡管虧損幅度在減小,但不可否認的是,天齊鋰業已經連續虧損兩年。2020年12月14日,深交所發布的《股票上市規則(征求意見稿)》顯示,退市風險警示“ST”考察期限從兩年延長為三年,且三年內扣非凈利潤為虧損。也就是說,天齊鋰業面臨“ST”的考察期限還有一年。

  對于2020年營收下滑,天齊鋰業表示,主要原因系鋰化工品的價格在2020年前三季度持續走低,疊加海外新冠疫情擴大因素導致出口份額降低。

  對于2020年虧損額較上年同期減少,天齊鋰業表示,主要原因系2019年度計提的減值準備合計53.53億元,而2020年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2019年下降約8.9億元。此外,受2020年度匯率變動導致匯兌收益,以及因使用2019年12月配股募集資金償還銀團部分借款本金、Libor利率下調導致利息費用下降等原因,2020年度公司財務費用較2019 年度減少約 7 億元人民幣。

  2018年12月,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收購全球鹽湖巨頭SQM(智利化工礦業公司,在智利圣地亞哥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份,成為SQM第二大股東,而這場收購也讓天齊鋰業背上了巨額債務。2019年,因鋰產品價格承壓,加上SQM的鋰產品銷量數據、下調市場需求預期以及縮減擴產計劃,天齊鋰業計提了53.53億元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對于2021年一季度虧損幅度減小的原因,天齊鋰業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澳元兌美元匯率相對平穩,財務費用中匯兌損失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此外,受SQM股票價格、Libor利率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約2.4億人民幣。


  2021年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天齊鋰業有18.84億美元將于2021年11月26日到期。2020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天齊鋰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16和0.11,均小于1,可見其短期償債能力承壓。

  天齊鋰業投資者關系部的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約為81.27%。2020年12月9日,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TLEA與IGO(IGO Limited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澳大利亞勘探公司,簡稱“IGO”)及其全資子公司簽署了《投資協議》,擬通過在TLEA層面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IGO。若公司與IGO的交易成功完成,TLEA本次增資所獲資金擬主要用于償付其就內部重組所欠公司全資子公司款項,公司全資子公司將以此用于償還銀團并購貸款本金12億美元及相關利息,屆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將從81%左右下降至約63%。公司正在積極推進與IGO的交易,該交易附帶一系列交割先決條件;截至目前進展順利,部分先決條件已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齊鋰業發布業績快報的當日,天齊鋰業的股價上漲4.96%。有網友表示,“天齊鋰業是收購優質鋰礦債務增加才導致虧損,又不是經營上導致的虧損,只要手里有礦,長期向好?!?/p>

  資料顯示,鋰礦產業鏈領域,有兩個核心因素,一是鋰礦的儲量,二是鋰化合物的產能。相對鋰化合物的產能而言,在這個資源為王的時代,鋰礦儲量似乎更為“難得”。而且,全球鋰礦屬于“相對壟斷”局面,美國ALB(雅保)、智利SQM、中國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四大龍頭公司占據了全球鋰資源市場約70%份額,且大部分“自給自足”,全球鋰精礦散單稀少。

  今年以來,鋰業市場向好。興證金屬數據顯示,一季度,電池碳酸鋰與電池級氫氧化鋰均價分別為7.5萬元/噸、6萬元/噸,同比分別增長53%、11%。申港證券分析師曹旭特預計,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500萬,同比增長60%。在下游需求有望超預期增長的背景下,曹旭特看好鋰價繼續上漲。

  西部證券分析師李偉峰表示,隨著行業供需轉好以及外部戰投引進,天齊鋰業的債務風險有望緩解,預計天齊鋰業在2021年能夠扭虧為盈。

  然而,也有媒體表示,天齊鋰業對SQM的股權收購屬“蛇吞象”,該事項帶來的后遺癥,天齊鋰業并沒有消化掉,仍存諸多不確定性。而且相比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在下游電池端相對薄弱,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相對薄弱。

分享到:

合作機構: ofweek鋰電網 | 電池在線網 | 亞太電池展 | 巨典展覽 | 德泰中研 | 振威展覽 | 亞化咨詢 | 知行鋰電 | 高工鋰電 | 深圳市電源技術學會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鋰電網(li-b.cn) | 粵ICP備18158530號


掃碼關注微信
獲取更多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