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沒想到,今年一度虧損長達8個月的鋰業,到了12月竟會對下游買家說:抱歉,我們沒有庫存了……
日前,從青海鹽湖地區鋰鹽生產企業處了解到,由于冬季氣溫驟降,多家鋰鹽企業下調月度產量預期。而下游需求持續火爆,導致廠家庫存幾乎清零,訂單“一票難求”。
據太平洋證券調研,上周,國內碳酸鋰廠家庫存下滑至3020噸,相比7月高點已經下降73.5%。鋰業目前的景氣程度也反映在產品價格上。安泰科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工業級碳酸鋰報價為4.4萬元/噸,12月累計漲幅達13%;電池級碳酸鋰報價為4.65萬元/噸,12月累計漲幅達6%。
而此前,鋰業還是“苦哈哈”地過日子。今年三季度,國內電池級碳酸鋰一度跌至4萬元/噸,為近年來的最低點。據太平洋證券測算,今年3月至10月,碳酸鋰平均毛利潤一直處于負值區間。自11月起,該行業毛利才迎來轉正。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某鋰鹽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碳酸鋰價格的飆升主要源于供需錯配。供應方面,因12月氣溫偏低,鋰鹽產量受到影響。據第三方機構測算,截至上周,國內碳酸鋰整體產量已降至近3個月最低。需求方面,受疫情影響,許多下游企業生產被迫延后至下半年,導致四季度扎堆生產。另外,因節假日到來,明年一季度生產運輸有所停滯,因此目前下游的提前備貨需求較為旺盛。
據百川盈孚監測,目前,國內工業級碳酸鋰市場貨源偏緊,電池級碳酸鋰大廠訂單處于飽和狀態,二者的余外銷量皆較少,市場看漲情緒較高。在基本面好轉的刺激下,A股鋰板塊近期持續上行。贛鋒鋰業、永興材料、西藏礦業等一批概念股大幅拉升。
動力電池的生產仍離不開鈷、鋰等金屬資源,而資源一直是國內鈷鋰企業的短板,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強調,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內上市公司近期紛紛斥巨資收購、維護海外優質礦山資源,努力補齊資源短板。
洛陽鉬業12月13日宣布與自由港公司達成股份購買協議,以5.5億美元總價收購后者在剛果(金)的Kisanfu銅鈷礦中95%的間接權益。Kisanfu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開發的銅鈷礦項目之一。洛陽鉬業副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李朝春表示,Kisanfu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全球性資產配置質量,并鞏固公司在鈷和電動車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
贛鋒鋰業11月30日宣布,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將通過控股子公司Exar Capital為控股子公司阿根廷Minera Exar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1億美元的財務資助,用于推動Minera Exar公司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的開發建設。贛鋒鋰業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幫助推動Minera Exar公司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的投產進度,有利于公司業務拓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體化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這并非贛鋒鋰業第一次資助Minera Exar。早在2019年3月,贛鋒鋰業就宣布擬斥資1億美元推動阿根廷Minera Exar公司的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開發建設。
展望后市,中泰證券認為,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正迎來政策加碼期,優質車型競爭力明顯,電動車市場有望進入“外力加碼+內生增長”共同驅動的發展階段。預計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增速或維持在50%左右,隨著以消費電子為主的傳統需求增速轉正,鋰鈷價格或將開啟新一輪的上行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