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12月2日、3日恒大連續兩日增持恒大汽車股票,受此利好消息影響,恒大汽車股價持續飆升,兩日累計漲幅14%,收盤價28.4港元,當日市值超過2500億港元。恒大汽車市值什么水平,大家坐穩了我再說結果。
根據12月4日的收盤價,恒大汽車的市值比吉利汽車還高270多億。一輛車都沒造出來的恒大,比年銷量超百萬的車企更受資本市場的歡迎。簡直讓大洋彼岸馬老師直呼內行。
說真的,特斯拉市值是豐田兩三倍這事兒,我還是想得通的。特斯拉的輔助駕駛是改變世界的大殺器,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到傳統車企迎頭趕上的跡象。資本市場也會以史為鑒,上個類似的機會,是蘋果把諾基亞逼到墻角。資本市場有多看好新勢力,就有多看衰傳統車企。不就是賭未來嗎,讓我押我也押特斯拉。
那接下來就要問一句,恒大汽車是在用什么征服資本市場的呢?
恒大汽車是今年9月1號,從恒大健康更名而來。前身恒大健康,在官網的描述,是恒大集團旗下,以健康養生谷項目為載體,提供醫療、養生、養老等服務的健康產業集團。更名后,健康和造車兩條業務線是并行的。
我看了下恒大汽車的中期財報,根據財報內的財務回顧,上半年集團營業額約為45.1億人民幣,其中健康管理分部的收入約44.5億,占營業額的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分部收入為5300萬,較2019年同期下降81.36%。下降原因是鋰電池銷售收入減少。
汽車業務線做成這個樣子,而恒大汽車有這么高的市值,估計有小伙伴要問了,原因是不是資本市場看好健康產業?
我找了《上海證券報》7月份的文章,文章分析了為什么恒大健康的股價可以在一個月內翻3倍。其核心觀點,是恒大汽車(當時還叫恒大健康)在19年落實了多項投資及戰略合作,成功擴充了新能源汽車業務。你看,資本市場賭預期,賭的還是新能源汽車的預期。
那好,我們就來看看恒大在造車上,都干了什么。
恒大造車的戰略,許家印總結了5句話,“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造車初期,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這個可能不太好理解,許家印的意思是打造全明星陣容的造車朋友圈),是完善產業鏈布局,縮小產品研發周期的方式,這沒錯。關鍵是看,恒大買了什么,投資眼光到不到位。
第一買,算起來是賈躍亭的FF。
2018年6月,恒大入主FF。按照當時的協議,恒大要給FF投資20億美元。有一說一,恒大在給錢上,是很利落的,第一期8億美元投資款迅速到賬。很快啊,“令人窒息”賈會計半年花光8億美元,然后讓恒大提前支付7億美元。未達目的后提出仲裁,要求剝奪恒大融資同意權,撕毀所有合作協議,雙方鬧崩。
2019年1月,雙方確認分手方案,FF回收除廣州南沙土地及設備外的FF中國全部資產。換言之,除了地和設備,恒大什么都沒留下。
第二買,國能。
從2019年1月開始,恒大陸續收購NEVS(國能電動汽車)股權,到今年6月,NEVS成為恒大的全資子公司。
對于這筆至少價值44億美元收購,我起初是這么看的。
NEVS的核心知識產權,就是薩博的核心知識產權。這一點,恒大未必看得上。老車、老平臺,改成新能源真心戰五渣,不頂用。對恒大來說,重要的是牌照,NEVS是有生產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雙資質的,這是NEVS值這么多錢的原因。但是后來證明,自己還是太年輕。
《澎湃新聞》去年7月份有篇文章,說2019年4月份以來,恒大以國能新能源汽車控股的公司頻繁拿地,土地面積約146萬平方米,其中包含住宅用地。你看,跟地產公司比,我對造車的理解,還是膚淺了。
第三買,核心零部件。
我們再看看恒大在供應鏈上的投資,從19年開始,恒大陸續買了鋰電池供應商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權、泰特機電有限公司(做輪轂電機的)70%的股權和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
有了電池、有了電機、新能源車需要的大件看似湊的差不多了。但是,恒馳會不會打這些牌,還真不好說。卡耐作為鋰電池供應商,2019年的出貨量跌出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前十。恒馳再上這個牌子的電池,消費者會認嗎?輪轂電機更不用說了,吵了這么些年的概念,為什么沒一輛在售新能源用?還是缺點太多,難以克服。說真的,以汽車人的標準要求恒大,恒大的投資眼光真不好。
恒大造車,在“買買買”上都不順心,接下來能“大大大,好好好”嗎?問題的核心是,恒大是怎么看自己的。如果他們把自己的定位,搞成造車里最會做房地產的,這就注定了他們的屁股是坐歪的。一系列的操作,也就跟我們心中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天上午,恒馳公布了恒馳1開始路跑測試的消息,只是看視頻,我實在分不出畫面里是試車,還是做出來特效,大家看視頻了嗎,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