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11月13日晚,天齊鋰業發布公告自曝稱其存在無法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公告稱,公司與中信銀行牽頭的并購貸款銀團籌借的并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5.93億元)將于今年11月底到期。盡管天齊鋰業已經向銀團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的申請,但目前尚在審批中,存在貸款到期未能成功展期而公司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
此次債務違約源于兩年前的一場“蛇吞象”式海外并購。
2018年,天齊鋰業與加拿大化肥公司Nutrien簽訂協議,以40.6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9.2億元)的交易價格買下智利鋰礦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23.77%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加上原本持有的2.1%股權,天齊鋰業合計持有SQM25.86%的股權。彼時,天齊鋰業自籌資金僅7.26億美元,另外向銀團借款共計35億美元。激進的杠桿舉債收購為日后的債務爆雷埋下禍根。
據公開資料,SQM是全球主要的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生產商之一,其位于智利阿塔卡馬的鹽湖資產,是全球范圍內含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鋰鹽湖。值得一提的是,天齊鋰業幾乎就在全球鋰鹽價格處于巔峰時收購SQM,此后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便一路下行。
受累于SQM股權收購,天齊鋰業的業績持續走下坡路。2020年三季報顯示,天齊鋰業報告期內實現營收為24.27億元,同比下降36.09%;歸母凈利潤為-11.03億元,同比下降890.95%。業績不給力,公司股價也是一路下跌。統計發現,天齊鋰業年內跌幅超20%,距離2017年的巔峰股價更是已跌近60%。
即使如此,也未能阻擋天齊鋰業控股股東瘋狂減持。11月以來,天齊鋰業股價累計上漲24.14%。天齊集團于11月3、4、5、6、9日,累計減持971.6792萬股,單月合計套現2.26億元。下半年以來,天齊集團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3455%,總計套現14.33億元。
天齊集團的資金面亦不容樂觀。截至2020年11月10日,天齊集團未來一年內到期的質押股份累計數量達35498.35萬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75.82%,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4.03%。
天眼查顯示,天齊鋰業是中國鋰資源的龍頭企業,主要從事鋰資源開采、銷售和鋰鹽產品生產制造。2014年-2017年,適逢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天齊鋰業的業績增長迅猛,被業內視作白馬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