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網訊:力帆股份(601777)5月6日晚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24.8億元,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
具體而言,力帆股份擬將募集資金投入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智能新能源汽車16億瓦時鋰電芯項目、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臺開發項目、新能源SUV車型研發項目,并償還部分公司銀行借款。
資料顯示,在2015年6月,力帆股份曾對外發布新能源戰略規劃:在2020年前將推出20款純電和混合動力新產品,實現新能源整車累計銷售50萬臺。
力帆股份表示,通過多年的研發投入,目前公司已掌握低壓高效純電動動力總成(PEAS Blue)、高壓電動車動力總成(APEC Blue)、以大型充換電站為基礎的調頻調峰智能儲能站、三元鋰電電芯制造、三元鋰電成組、封裝和管理(BMS);新材料(輕量化設計)、虛擬儀表、物聯網和車聯網等多項技術;并且,力帆股份擁有新能源電動車生產資質,開發出LF650EV和LF330EV等新能源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具有一定的產品和技術優勢。
力帆股份同時指出,目前阻礙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主要瓶頸為:消費者購買成本高而生產廠商又不賺錢,電池使用壽命導致的“電池恐懼”,電池續航時間導致的“里程憂慮”,充電模式下的充電時間過長、快充對傳統電力傳輸網絡負載過大等。
此次,力帆股份擬投的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項目,計劃依托力帆自主研發的能源站電池充換電技術,在重慶市等地新建新能源汽車能源站,逐步解決目前影響電動汽車廣泛使用的瓶頸問題,其中,每個能源站計劃租地約4-9畝,建成后每個站滿足約2000輛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配套。
力帆股份強調,不同于目前新能源汽車普遍采用的“充電模式”,能源站擬采取自主研發的“動力電池更換”為主兼顧充電的模式,相較于充電模式,換電模式在更換時間、電池壽命、征地占地、投資回收期等方面,都體現出較為顯著的競爭優勢。具體而言,能源站換電模式下,換電時間將短于3分鐘,可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并解決消費者的“里程憂慮”。
力帆股份另一個擬投項目智能新能源汽車16億瓦時鋰電芯項目,將新建鋰電池芯生產線,達產后可實現年產約16億瓦時智能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芯單體的生產能力。力帆股份表示,三元鋰離子電池電芯技術采用一套全新的工藝路線,完全采用國內鋰電設備和原材料,依靠全自動生產線控制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為大規模生產奠定基礎,大幅降低了電池的成本。
力帆股份擬投的智能輕量化快換純電動車平臺開發項目,主要開發內容為鋁合金底盤平臺開發;車身、電制動、電子駐車系統、電子空氣懸架、一體化動力總成、車聯網、手機中控系統等系統和部件開發;新建試制生產線;新建研發試驗室,即項目建成后主要用于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研發。
另外,力帆股份擬在現有新能源汽車基礎上,開發在耐久性、駕駛性、可靠性方面居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前列的智能新能源汽車SUV車型。
根據力帆股份日前披露的今年一季報,在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59億元,同比略降3.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69.31萬元,同比增長9.49%。需說明的是,力帆股份今年一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7449.89萬元,同比增長79.83%。
據悉,力帆股份在去年財報中對2018年經營目標進行了加碼,預計今年公司銷售收入較2017年增長15%。按照該公司的規劃,新能源汽車業務或將成為支撐力帆股份今年業績增長的重要保證。力帆股份在去年財報中透露,旗下盼達用車除私募股權融資外,將進行融資租賃、ABS以及其他債權融資,并著手上市股權架構的搭建和上市計劃的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