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工信部公布了對涉事騙補的新能源車企處罰措施,惹得吃瓜群眾紛紛拍手稱快,這一場歷時數月,聲勢浩大的新能源汽車騙補審查處理事件終于落地,籠罩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騙補陰影終將散去,補貼新政出臺還會遠嗎?吃瓜群眾表示已經擺好小椅子,坐等新的補貼政策出臺。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對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河南少林客車、奇瑞萬達貴州客車這4家企業的行政處罰決定,涉及車型11款,騙補共計2616輛。對4家企業給予“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責令進行為期6個月整改”等處罰措施。
而“騙補”情節最為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客車,曾虛假申報2015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2.61億元。工信部追回了2015年度預撥全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同時取消中央財政補貼資格和整車生產資質。
補貼與騙補審查過程回顧
自2009年,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補貼金額共計 334.35億元。2016年初,新能源汽車騙補被媒體曝光迅速引起上下各層面的高度關注。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科技部四部委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專項核查。9月8日,財政部官方網站掛出了《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并明確列出了作為典型騙補案例的五家企業,分別是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以及河南少林客車。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10.1億元。這份通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的正式進入結果發布期。12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對4家涉事企業給予“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問題車型、暫停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資質、責令進行為期6個月整改”等處罰措施,標志著騙補事件處理結果落地。
騙補罰單開出 補貼新政或可期?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一拖再拖,新能源汽車的預期銷量調低再調低。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的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銷量40.2萬輛,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50萬輛,顯然,這與此前中汽協預測的70萬輛相去甚遠。自年初開始,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接連受到一波又一波打擊,從騙補審查、推薦目錄重審到現在補貼政策遲遲不落地,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受到極大影響。
受騙補事件影響,原定于7月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后,如今已面臨年終,新的補貼政策還未出爐。現在,騙補處罰已經公布,補貼新政出臺可期。此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表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大幅退坡,預計相比2015年補貼標準下降幅度在30%-40%左右,并將于2020年退出。
來源:鋰電大數據
